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化解內外壓力須以結構調控為重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5日 08: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2011年又是世界經濟多舛的一年,威脅全球經濟復蘇和金融穩定的“不定時炸彈”頻頻來襲。今年以來,全球經濟沒有延續去年快速增長格局,隨著上一輪刺激政策效應的逐步衰減,世界經濟從第二季度起開始迅速回落,美國二季度G D P增長率下調後只有1%的增長,歐洲經濟復蘇幾乎陷入停滯,新興市場經濟增速也為兩年最慢,而國內“三駕馬車”小幅減速也導致中國增速逐季放緩。

  總體而言,外部環境的改變通過金融、貿易、信心三個渠道影響中國經濟與宏觀政策的走向。從金融渠道看,主要是全球流動性的影響。在主要儲備貨幣貶值和美國兩輪量化寬鬆之後,全球流動性極度氾濫。以M 2口徑衡量,發達國家M 2已升至10萬億美元,並將流動性推向經濟基本面尚為良好的中國等新興經濟體,進而改變了中國貨幣政策發生作用的機制和作用環境。為應對高漲的流動性,今年以來央行三次加息,貨幣政策由“寬”入“緊”,但卻難以擺脫多重“政策兩難”:以利率工具為主體,必將面臨“不可能三角”的困境,以數量型政策工具為主必將面臨存款實際利率為負、民間利率高漲與短期流動性出現結構性變異的困境,從而難以克服負利率帶來的經濟泡沫蔓延、體系外金融高漲,甚至資金自我繁衍的問題,中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事實上已經被削弱了。

  從外貿渠道看,儘管中國低端製造業出口受“土豆效應”影響依然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但進口價格持續上漲、出口價格基本穩定導致貿易條件正趨於惡化。很多出口企業,特別是中小出口企業倍感經營環境艱難,人們甚至用“三上三下”來反映當前的經濟困局,所謂“三上”,即人民快速升值,通脹壓力加大,以及原材料、利息支出、勞動力價格上漲等導致的企業生産經營成本上升;而“三下”則表現為投資增速放緩,可獲信貸融資量減少以及利潤率的下降。外部衝擊疊加轉型陣痛,讓宏觀經濟的微觀主體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

  從信心渠道看,美國債務上限的內耗、歐債危機久拖不決以及經濟再度低迷下政策工具的捉襟見肘,都大大影響了全球投資和消費者的信心。在全球金融一體化、經濟一體化乃至信心一體化的今天,信心的互相傳導也影響到了中國,中國資本市場出現了過度的恐慌,很多企業的外貿訂單以及海外投資也開始猶豫。

  展望即將到來的四季度,全球通脹壓力有所減輕,但經濟形勢仍然不容樂觀。9月12日O ECD發佈的最新報告指出,預計下半年,七國集團各成員國經濟的年增長率都不會超過1%。而歐債危機繼續向核心國家蔓延也將持續考驗全球金融市場的穩定。

  在國際經濟環境劇烈變化的情況下,一個相對穩定的內部政策環境對中國而言至關重要,中國應該在保持政策穩定性、協調性的基礎上,增強宏觀經濟政策的獨立性和前瞻性,以靜制動。同時,總量調控不能包打天下,要配合有針對性的結構性政策(中小企業、民間信貸、結構減稅、産業和技術投入等激勵政策)化解內外壓力,而更長遠的還要依賴於更多的“體制攻堅”和“深水區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