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進出口銀行首席經濟學家王建業等專家分析,信用評級機構被視為國際貨幣金融體系中至關重要的樞紐之一,掌控著全球債券市場和資本市場的定價權。而在國際評級業中,美國評級機構又處於壟斷地位。據國際清算銀行的報告顯示,在全球所有參加信用評級的銀行和公司中,穆迪涵蓋了80%的銀行和78%的公司,標普涵蓋了37%的銀行和66%的公司,惠譽涵蓋了27%的銀行和8%的公司。
既然信用在現代經濟中的地位如此重要,那麼中國的“信用話語權”在哪?
據介紹,中國信用評級業起步于上世紀80年代末,真正進行大規模債券評級尚不足5年。債券市場規模小、品種單一、競爭不規範等成為制約信用評級機構發展的重要因素。
相比老牌的評級機構,目前中國評級機構的國際影響力不夠,中國作為債權國,應該爭取國際評級話語權,支持本土評級機構發展,參考本土評級機構的評級結果進行投資決策,建立符合中國國情的統一的信用評級從業機構認證制度。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認為,“中國應該儘快地建立自己的金融評價體系。”
綜合新華社、央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