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秋小長假過後的第一個交易日,在歐洲股市大跌的影響之下A股繼續調整。在調整之中,滬深兩市繼續創下近一年以來的地量,其中上證綜指的成交金額僅僅略微多餘500億元。在這樣的狀態之下,市場的方向還是相對比較難判斷。對於市場的走向,我們建議重點關注以下幾個比較有意思的現象:
一.若要放量,已有多個理由
從近期的市場走勢來看,縮量已經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上漲放量和調整縮量在成交量的變化來看都是相對有利的。造成最近大盤縮量的原因大致有兩點,一是場內套牢的資金不願意在此低位割肉,二是場外進場的資金也還看不到政策上的明確方向。
換言之,如果要出現拋售潮,現在已經可以有一千個理由,但實際成交量顯示在低位之時場內拋售的意願不強烈。這對於止跌儼然還是偏向有利。但是這也造就了一點,就是後市反彈當中仍然可能會有解套盤拋壓,不過,目前談論解套盤拋壓顯然為時尚早。
預計成交低迷這種情況會持續到政策面出現明顯的變化方向,而這一時點很可能就在美國國會批准經濟刺激法案或者月底的美聯儲會議上出現。
二.銀行股若要下跌,已不需要額外理由
從近期的歐洲債務危機來看,主要焦點集中在希臘和意大利違約以及法國銀行是否會被降級上。歐洲的銀行股近期已經遍體鱗傷,遭受降級威脅的法國國內銀行跌幅更大。在這一基礎上實際中國的金融股,尤其是銀行股近期應當是成為領跌先鋒。
然而,如果細心觀察便會發現,近期銀行和保險等金融股的表現是好于大盤的。中信銀行等幾隻銀行股甚至取得正收益。銀行和保險一向是大資金的地盤,那麼可不可以認為大資金其實已經有窺視這兩個行業個股的想法呢?留待市場去驗證吧。
總之,對於近期的市場來説,政策面的轉變或會帶來成交量的變化,關注美國的經濟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