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近年來,重慶不斷加大對文化事業的財政支持力度,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改善文化環境,打造文藝精品,促進文化大發展、大繁榮。
據了解,“十一五”期間,重慶市文化事業投入從2006年的4.6億元提高到2010年的24億元,年平均增長達46%,明顯高於經常性財政收入的增幅,投入總量比“十五”時期增加約40億元,是“十五”時期的2倍。
同時,重慶市還投入近50億元,加快公共文化設施建設,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重慶大劇院、重慶科技館、重慶圖書館,重慶川劇藝術中心、中國民主黨派歷史陳列館等已建成並投入使用,重慶市群眾藝術館、重慶自然博物館、重慶國際馬戲城、重慶國泰藝術中心等正在建設中。
重慶市重視文藝院團的發展,繼續加大財政投入,推進文藝院團轉制。重慶市財政對每個轉制院團,給予一次性改革配套經費補助400萬元。2010年轉制的6個文藝院團,共撥付一次性補助經費2400萬元。與此同時,院團轉制後,重慶市財政沒有撒手不管,而是對其事業經費基數連續三年給予10%增長。從2011年起,重慶市財政每年增加投入近4000萬元,支持文藝院團發展。
為了打造文藝精品,重慶市從2009年開始,每年設立專項資金2000萬元,專項用於補助文藝院團創作、編排重點劇目,激發創作活力。在財政資金支持下,重慶市先後推出了川劇《金子》、《李亞仙》,京劇《張露萍》,舞劇《鄒容》,話劇《河街茶館》等一批優秀經典劇目。
此外,重慶市還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拓寬服務渠道,健全服務網絡,提高公共文化供給能力。如建設起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優先安排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化項目,構建城鎮“15分鐘文化服務圈”和農村“半小時文化服務圈”。安排專項資金抓好送戲、送電影、送圖書、送故事、送展覽到基層的“五送”活動,加快建設廣播電視“村村通”、農家書屋等五大公共文化體系建設,使百姓聽上了廣播、看上了電視、重逢了電影,走進了圖書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