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債務危機:全球新一輪衰退導火索?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12日 14:4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楊川梅

  隨著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不斷蔓延,美國政府再次上調政府債務上限餘額,日本債務危機開始顯現,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危機似乎開啟了全球金融市場的潘多拉魔盒。目前西方發達經濟體實體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大部分國際組織紛紛下調了對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測。全球債務危機正呈現進一步擴散趨勢,並正在導致全球金融市場動蕩,極有可能引發全球經濟新一輪衰退。

  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危機是否還在可控的範圍內?在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近日舉行的《經濟每月談》上,眾多專家對當前發達經濟體的債務問題及發展趨勢進行了探討。專家們普遍認為,未來一段時期世界經濟將難有起色,債務危機已成為當前全球經濟前行的最大絆腳石。發達經濟體對債務危機處理與解決方式,將影響世界經濟的發展方向。為應對危機,短期內,發達經濟體將不得不削減財政赤字,但從根本上來説,要走出債務泥潭,這些國家必須要遵從經濟發展的基本規律,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實現經濟發展的良性循環。

  債務問題為何集中于發達國家?

  當前全球的債務問題主要集中于發達經濟體。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到2015年,發達國家的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將高達122%,而新興經濟體大概為32%。從西方三大經濟體來看,今年5月16日,美國政府債務突破14.3萬億美元;歐元區更不容樂觀,希臘、愛爾蘭等國家已經爆發了主權債務危機,意大利和西班牙借債成本飆升,意大利是歐元區第三大經濟體,也是歐洲最大的債券市場,意大利的債務風險可能導致歐元區國家主權債務危機嚴重惡化;日本政府的公共債務負擔也非常沉重,截至2011年6月,日本政府債務總計達943.81萬億日元,是日本GDP的200%。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研究員王天龍認為,主要發達國家主權債務高企,直接原因是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出臺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背後的根源則是上世紀90年代新經濟泡沫破滅以後,西方發達經濟體一方面找不到實體經濟支撐點,另一方面又面臨貿易逆差、人口老齡化等問題的考驗。發展中國家主權債務問題目前之所以相對比較低,是因為在經歷了拉美金融危機和亞洲金融危機的考驗後,這些國家吸取了教訓,大力增加外匯儲備,發展實體經濟。

  王天龍認為,從前景來看,發達經濟體主權債務的規模會越滾越大。他指出,主要發達國家金融市場聯絡緊密,債務危機很可能形成蔓延之勢,不排除在未來一段時間,主要發達國家集中爆發主權債務危機,這對全球經濟來説將是個災難。

  美經濟過度失衡破壞良性循環

  目前美國財政支出膨脹速度已遠遠把GDP增速拋在後面。第一財經研究院研究員周文分析説,醫保、社保、醫療救助和國債利息支出是美國債務膨脹的“四座大山”。這“四座大山”佔了美國每年財政支出的55%以上,其中醫保、社保和醫療救助這三項支出增長最快,從1967年以來增長了106倍,同期的GDP增速遠遠滯後於它,這三大支出將構成美國經濟未來不能承受之重。目前,美國財政支出中的“四座大山”已對美國財政支出的其他板塊,如國防、教育、交通、科技等構成壓力。周文認為,在美國財政支出加速膨脹、財政收入又無法增加的現狀下,美國債務危機已現端倪。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左小蕾指出,適度的失衡可以帶來一般均衡,但過度的失衡就將突破經濟正常循環機制,進而導致危機的發生。左小蕾認為,美國過度的借債違反了財政透支需要良性經濟循環這樣一個基本的經濟學原則。經濟運行中適當透支,可以推動經濟更好增長,由此帶來財政收入增長,從而得以覆蓋赤字。但美國經濟顯然並沒能做到良性循環。從上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歷屆政府共78次提高政府債務上限,靠發新債償還舊債。標準普爾下調美國政府信用評級實際上提醒國際社會回歸基於經濟學基本規律的思考。左小蕾認為,美國應回到實體經濟的發展上來,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財政透支的良性循環,創造就業,增加消費,國家信用的基礎才能得以夯實。

  歐債中交織著多重矛盾

  專家們認為,今年歐洲整體的債務情況比去年更為嚴重。北京師範大學經濟與工商關係學院教授、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賀力平認為,從歐洲當前財政赤字、政府債務與GDP變化前景等指標來看,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本緩解可能還需要兩年的時間。

  賀力平認為,當前圍繞歐洲主權債務的救助和重組過程,交織著一系列的矛盾,使得歐洲主權債務的救助無法獲得實質性推進。

  一是北歐和南歐的差別。當前出現債務危機的主要是南歐國家,這涉及到歐洲內部的文化差別。

  二是窮和富的差別。當前真正支撐歐洲經濟的是德國,它不僅財政狀況相對較好,經濟規模也較大,經濟增長保持著相對高的水平,達到4%~5%。只有德國發揮核心領導力作用,歐洲的債務重組才有可能得到推進。但是目前德國政府在救助問題上和其他成員國的看法仍有很多不一致,這導致了歐洲債務問題的解決出現了不平穩狀況。

  三是歐洲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的矛盾,這需要進行長期的制度和結構調整。即便未來歐洲發行統一債券,也需要一個統一的發行主體,需要在財政方面的共同承諾。隨著債務危機的加深,歐洲對財政政策統一性的認同程度可能會提高。

  歐洲主權債券或可拯救危機

  自希臘爆發主權債務危機以來,歐洲的應對方式主要是救助,比如對希臘已先後提供了120億及1090億歐元。但是這種救助受制于問題國家羸弱的經濟增長形勢,往往是救得了初一,救不了十五。

  目前,對於歐元區陷入債務危機的問題國家,國際社會討論比較多的辦法有兩個,一是要求這些問題國家退出歐元區,另一種則是對主權債務進行重組。王天龍認為,這兩種方法風險都非常大。退出歐元區的國家很有可能以本幣貶值來應對債務危機。但這些國家由於出口占GDP比重很小,企業競爭薄弱,債務狀況難以立即得以改善。而另一方面,以印鈔還債,可能會帶來國內惡性的通貨膨脹,引發更大的經濟風險和不確定性。債務重組的直接後果是違約,可能引發的信用危機會波及全球,從而帶來更大的全球性危機。

  王天龍認為,從旁觀者的角度看,歐債危機並非無解。他認為,現在是歐洲的政治家考慮發行歐洲主權債券(E-bonds)的時候了。發行它有利於遏制歐洲主權債務市場的混亂。E-bonds以整個歐元區擔保,信用評級高於單個歐元區國家。問題國家儘管公共財政狀況比較弱,但也能通過E-bonds籌集發展資金。E-bonds的出現將會在全球出現一個新的歐洲債務市場,這個市場的出現會留住歐元區的資本,並吸引新的資本流向歐洲。

  日本債務尚不必過分擔心

  在全球經濟預期疲軟的背景下,日本的債務問題也引發國際社會關注。日前穆迪調降了日本的主權信用評級,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本沉重的債務負擔。目前日本政府一年的收入是92.4萬億日元,其中44.3萬億日元即47.9%是發行國債的收入,而在支出中有21.5萬億日元即23%為國債利息。這一數字説明日本中央政府的財政狀況相當嚴重。

  日本銀行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新川陸一認為,儘管日本政府債務負擔沉重,但是目前不必太擔心,日本債務尚不會對世界經濟帶來負面影響。他分析説,日本與歐美的債務結構有很大差異。日本的國債大部分是由國內的投資家持有,外債僅佔5.2%。在短期內,日本國內投資家不會改變投資行為。另一方面,日本對外凈金融資産規模居世界第一,扣除政府金融資産後的凈債務餘額比總債務餘額少得多,約佔GDP的120%左右。

  儘管目前對日本債務問題還不必太過於緊張,但新川陸一強調,日本必須改善財政狀況,因為財政赤字不斷增加會造成經濟政策自由度的降低,日本經濟將難現活力。日本政府去年6月出臺的《財政運營戰略概要》提出,“最遲至2020年度財政實現黑字”,新川陸一認為,為避免經濟受到不利影響,日本政府可能會非常緩慢地通過提高稅率來實現財政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