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數據,8月份CPI同比上漲6.2%,漲幅較7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我國物價上漲是否迎來“拐點”?貨幣政策是否會作出調整?未來應對通脹壓力幾何?
通脹“拐點”顯現?
根據國家統計局9日公佈的數據,在漲價因素中,食品依舊“領漲”,同比漲幅為13.4%,影響價格總水平上漲約4個百分點。1月至8月份累計,我國CPI同比上漲5.6%。
部分專家表示,年度“拐點”或可確立,但全球流動性寬鬆的局面短期內難以改變,國內生産成本上漲壓力依然存在,下半年價格小幅緩慢回落的可能性較大,全年通脹將呈現“前高後調整”的可控局面。
8月,雖然豬肉價格仍高位上漲,但環比增幅已從上月的7.7%收縮到1.3%,鮮菜價格環比更出現0.2%的降幅,這顯示調控措施正在見效。
“經濟總需求回落,輸入性通脹因素在減弱,食品價格的漲幅正在得到控制。總體來講,CPI同比漲幅應當已經基本見頂。”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專家張曉晶説。
“‘拐點’的大方向較為明確。”北京大學教授宋國青解釋説,“因為影響前期物價上漲的食品價格運行平穩,秋糧生産形勢也較平穩。”
也有專家認為,物價水平開始回落,但“拐點”是否真的出現,現在判斷還為時過早。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經濟師範劍平表示,目前國際經濟暗流涌動,輸入性通脹和物價結構性上漲的特徵明顯。“農産品價格上漲可能還會持續,需要提防後期新漲價因素、國際流動性傳導等可能還會影響到明年的翹尾因素。”
“是否迎來‘拐點’還需等到9月後才能見分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劉元春説,“下半年還可能面臨新漲價因素,如上遊價格向下游傳遞、工資上漲、價格改革在下半年可能繼續推出等。”
貨幣政策進入“審慎期”
8月物價漲幅高位回落,下一步我國貨幣政策走向備受關注。
“我國應對危機和保增長的貨幣、財政政策把握較為得當,經濟平穩發展,不存在硬著陸風險。”范劍平説,“但考慮到全球經濟二次探底的可能性仍未排除,國內的政策走向要避免突然轉嚮導致調控成果前功盡棄。”
“物價最新走勢將進一步影響當前我國貨幣政策選擇。”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認為,“針對去年以來嚴峻通脹形勢而實行的逐步收緊的貨幣政策或將告一段落。”
“近期我國貨幣政策收緊的可能性在下降,但市場所關注的加息步伐是否就此終止仍存變數。”中央財經大學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説,“此前六次加息並沒有緩解負利率狀況,而負利率長期存在不利於管理通脹預期。”
去年四季度以來,我國9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5次上調存貸款基準利率,但基準利率仍低於同期CPI漲幅。在很長一段時間,城鎮居民都面臨“存款跑不贏物價”的財富減損局面。
劉元春認為,在外部環境多變的情況下,我國應採取“緊貨幣+松財政”的政策組合。加大財政支出力度,促進消費擴大內需;同時為穩健、適度從緊的貨幣政策增加“新內涵”,即對農業、戰略新興産業、保障房建設、中小企業等實行“定向寬鬆”。
“未來一段時間我國貨幣政策將進入審慎平衡期。”連平認為,與年初政策的全力抗通脹相比,今後貨幣政策要在主要考慮通脹壓力的同時,關注經濟增長問題,貨幣工具的運用也要更為謹慎、更加兼顧平衡。
輸入性通脹“攪局”“轉方式”不能動搖
雖然8月物價上漲幅度暫有緩和,但是此輪通脹週期仍未結束,未來形勢的複雜性也加劇了我國應對挑戰的困難。
鋻於經濟數據普遍低迷,世界多國將提振經濟而非應對通脹作為首要任務:日前美聯儲表示將超低利率至少維持到2013年中期後;歐洲多國表示將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土耳其、巴西等新興經濟體降息,全球貨幣寬鬆跡象明顯。
“美國過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帶來美元長期疲軟,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步入上行區間,拉動糧食、礦産等價格升高,加大了國內發生輸入性通脹的風險。”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説,資本“追高棄低”的本質也預示著輸入性通脹壓力加大。
世界經濟堪憂,如何應對考驗“中國智慧”。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近日表示,穩定物價總水平仍然是宏觀調控的首要任務,既要把物價漲幅降下來,又不使經濟增速出現大的波動。
需要強調的是,從長期來看,要切實保持糧食和農業生産的穩定發展,加強農田水利建設、穩定農資價格、抓好農産品流通環節,防止農産品價格異常波動。
“促進經濟增長,關鍵要避免傳統發展方式‘路徑依賴’。”范劍平説,“堅定擴大內需、刺激消費,即便世界經濟如何糟糕,我們都有應對的底氣。”(記者劉敏 王宇 劉錚 姚玉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