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評論:中小企業轉型升級迫在眉睫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9日 08: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證券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儘管東南沿海地區中小企業大規模倒閉的説法並不正確,廣東、浙江等地工商部門的數據調查也不支持“倒閉風潮”的結論,但中小企業正在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難,相當數量的企業已經倒閉或正處於倒閉的邊緣。

  過去20年(特別是中國加入WTO以來),由於我國積極參與國際分工,充分發揮了原材料和勞動力等價格優勢,儘管中小企業單位産品利潤率非常低,但國際市場需求的規模優勢掩蓋了中小企業面臨的各種問題。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是一個轉捩點。不僅中小企業經營的外部需求環境萎縮惡化,表現在出口規模增幅下降和國際原材料價格大幅度上漲和波動的輸入效應明顯;而且國內經營環境也出現了逆轉,那就是過去以犧牲環境(不計環境成本、人為壓低原材料和能源成本)和國民福利(人為壓低工資、欠繳社保),獲得低成本投資和國際分工比較優勢的經濟增長模式已經走到盡頭。內外部環境的惡化在蠶食着中小企業持續生存和發展的基本利潤保障。

  目前,很多人認為中小企業面臨的根本問題是“融資難”。事實上,我國的中小企業歷來“指不上”體制內的融資。各類合法的(如互助性的錢會、熟人借貸)和非法的(如地下錢莊、典當行)民間融資形式自上世紀90年代就已經成為中小企業的主要融資渠道。儘管近年來我國旨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的政策力度實屬空前(如創業板和中小板的設立、新老非公經濟36條的出臺),但有關數據顯示,在過去三年中,中型企業選擇民間借貸的比重為48.3%,而小型企業選擇民間借貸的比例則高達67.8%。由於中小企業的資産大多為應收賬款和存貨,基本沒有商業銀行認可的抵押資産,而其經營前景具有不確定性和風險性,這使得中小企業不具備向盈利性的商業銀行獲得貸款的基本條件。因此,目前所提出的不管是激勵商業銀行向中小企業貸款,還是建立草根金融的建議,從根本上是行不通的。

  從根本上來講,中小企業面臨的問題在於其處於産業鏈的低端,産品技術含量不高、産品或服務的附加值低,不具有産品的定價能力和議價能力,無法應對和轉嫁上游各類投入成本(如原材料、環境、勞動力)的變動和增加,無法獲得競爭優勢,並保持市場佔有率。

  如果説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後,靠國內政策繼續扶持(如産業轉移、建立專項基金、補貼、退稅)和美歐日等國應對危機的刺激性政策帶來的暫時復蘇,我國中小企業得到了喘息之機的話,未來國內外經濟金融形勢的變化則逼迫中小企業走轉型和升級之路。

  從未來國外需求分析,在新的經濟增長點出現之前,歐美日等中國主要出口目的地國家在未來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不得不置身於消化金融危機及其帶來的各種後遺症的境地,外部經濟環境的惡化將使我國的出口規模持續下降;從成本投入來看,全球流動性氾濫背景下,原材料價格頻繁波動的現象將在未來難以避免,我國節能減排的國際承諾、能源價格市場化改革、利率市場化和注重民生建設的大趨勢下,中小企業降低投入成本難言樂觀;此外,原來的成本優勢在其他新興出口導向型國家面前也難以長期保持。

  政府部門已經注意到了問題的根本和中小企業轉型升級的緊迫性。預計全國中小企業工作會議還將出臺一些有針對性的政策措施。可以説,目前對於問題的認識不可謂不深、切入不可謂不準確,但關鍵還在於政策的細化和落實。

  首先,中小企業轉型與升級是一項浩大的系統工程,需要政府營造轉型與升級的環境,包括公平競爭的環境和産業發展良好預期的環境。在公平競爭的問題上,主要是在産業准入上實現大中小企業的公平。在産業發展良好預期的問題上,一方面要降低高溢價行業(房地産、礦産資源、資本市場)的資本利得,另一方面在上中下游産業鏈明確技術、資金、稅收待遇等一攬子政策支持。

  其次,中小企業轉型與升級需要政府前期支持,包括專項基金在技術設備引進和改造、人才培訓、公共服務平臺建設等方面的支持,也包括稅收減免和財政補貼,以及鼓勵大型企業的國內採購等。我國目前經濟形勢良好和各級政府的財政實力有能力實現上述支持。

  最後,要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中小企業的高死亡率和優勝劣汰是國際慣例,關鍵是要在大浪淘沙中成長出中堅力量,要進一步發展和打通從風險投資到創業板和中小板市場,再到主板的融資渠道,鼓勵中小企業兼併重組。

  萬聯證券研究所 李宇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