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美專家:社會變遷中的中國養老之憂

發佈時間:2011年09月08日 19:0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第一財經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理查德傑克遜(Richard Jackson)

  當美國、日本和西歐國家變成老齡社會時,都是完全發達的經濟體並且有成熟的國家福利體系;而當中國的老齡化降臨時,儘管經濟增長迅速,但社會仍然處於現代化的進程中。工業化與城市化正在削弱著中國老年人中大部分一直以來依賴的傳統的收入與贍養手段——延續工作和大家庭,而中國還來不及形成充分的政府和市場替代方式。

  中國現在為城市職工建立了一個強制性的“基本養老制度”,以替代舊有的國企制度。原則上,這一制度包括現收現付的福利體系和個人退休賬戶,覆蓋了所有的城市職工。而實際上,到2007年,僅有65%的城市職工在向基本養老制度或者另外一個獨立的公務員體系繳費。

  與此同時,基本養老制度從國有企業繼承了大量沒有資金做實的債務,這意味著高繳費率。儘管今天的退休者享受著豐厚的福利,這個系統的低覆蓋率、繳費的低回報率以及缺乏流動性意味著它不可能為未來的勞動者提供充分的福利。

  農村執行一個特殊的,只包括個人賬戶農村養老制度,但是其參與是自願的,福利有限。

  與此同時,中國的私人養老制度僅僅剛開始成形。儘管僱主發起的“企業年金”,也就是中國的私人養老金,可能會逐步變成退休收入的重要來源,它們目前僅覆蓋少數職工,而且他們是已經加入了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2007年,930萬勞動者向企業年金繳費,這僅佔中國城市勞動力的3.2%和總勞動力的1.2%。

  當退休金不足時,延續工作是保證足夠收入的手段,然而在中國新的經濟秩序中,老年勞動者的雇用率較低。這個現象部分是由於國企改組而造成的。但是長期的經濟和社會趨勢也削弱著老年人賺錢的能力。

  有些人可能會以為老年人中很大一部分可以通過個人儲蓄來保證其退休生活。畢竟,中國的儲蓄率之高世界有名,因為勞動者意識到由於社會保障網不充分,他們到年老時可能需要全靠自己養活自己。

  然而即使這樣,前景仍令人擔憂。大多數家庭的儲蓄都投在家庭住房或家庭生意裏,在退休時很難快速兌現。儘管最近中國的股票市場在增長,超過三分之二的金融儲蓄,仍然趴在銀行裏,名義利率相當低。

  應該説,中國年輕的一代的財富增長很快。大多數發達國家的居民家庭財富在50歲到60歲期間達到高峰。中國與此相反,目前在30歲後期達到高峰,這一強有力的人群效應,可能會改善將來老年人的經濟處境。然而,這個效應需要數十年的時間才可能幫助實現廣泛的退休保障——如果真的發生的話。中國年輕人的社會安全網絡也同老年人的一樣不健全。退休儲蓄將不得不與其他的需要相競爭——特別是教育和醫療。

  按照當前的情況,數千萬老年人會在接下來的幾十年內退休。正如在多數的東亞社會,中國的孝道倫理要求子女去贍養年老的父母。大多數的老年人和他們成年的子女或其他親戚住在一起。甚至包括那些在財務上不依靠大家庭的老年人。

  然而隨著中國的現代化,這一老年贍養的支柱逐漸在弱化。幾代同堂的家庭儘管仍然普遍,卻比一代人之前少了。農村勞動力大規模向城市的轉移使得子女與其父母分開,破壞了老年人傳統上可以依賴終生的照顧網絡。中國的流動人口已經達到了1.5億,而據政府的估計,在接下來的20年中可能會增加到3億人。與此同時,隨著個人主義或“西方”價值觀漸行其道,孝道的倫理本身也正在經歷變化。

  中國人口的迅速老齡化可能對中國已經正在弱化的家庭帶來新的沉重負擔。隨著每個家庭的子女數量減少,一個成年子女或姻親照顧老人的可能性會不斷減少。據人口學家喬曉春估算,年滿65歲的農村婦女平均有3.5個在世的子女,而城市婦女有3.0個。到2025年,年滿65的農村婦女將有2.2個在世的子女,而城市婦女僅有1.3個。中國人稱之為“4-2-1”問題——一個子女將需要贍養其2個父母和4個祖父母。

  一個年輕的中國加上以農村為主的經濟和強有力的大家庭,能彌補退休制度覆蓋不足的缺陷,而一個迅速發展和迅速老齡化的中國加上弱化的家庭養老功能卻是不能的。中國人民明白這一點。最近對城市居民的調查表明,絕大多數的調查對象(87%)相信整個社會應該承擔起照顧老年人的主要責任。中國目前的退休系統和它未來所需要的系統之間的巨大分離,不僅威脅著老年人物質上的安全感,而且增加了老齡化中國所面對的社會挑戰。

  (作者為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主管全球老齡化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