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經濟網北京9月6日訊 我國已經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全球第一大出口國,並在很多原材料和燃料上成為全球最大進口國之一。但很多大宗商品的定價權並不在我們手中。很多人把此歸咎於缺少自己的期貨市場,認為應通過多開展大宗商品期貨交易掌握定價話語權。對此,白明發表博文表示,在國內金融市場發育不甚完善的情況下,如果開設個期貨市場就能夠取得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定價權,就如同為了提高足球水平而建設若干世界一流球場一樣。“盲目發展期貨市場並不能等同於獲取了國際市場大宗商品價格形成的話語權,而盲目開放期貨市場也並不能夠在爭奪國際市場定價話語權過程中享有主場之利。”
盲目開放加劇流動性 不利抗通脹
白明指出,“盲目開放國內期貨市場,無異於在資本自由流動上開了一個大的口子,也很可能會傷及到我國貨幣政策的自主性。從近期看,不利於抑制通貨膨脹。”大宗商品期貨市場的發展與開發要循序漸進。且不説我國的流通體制對開設期貨交易有所約束,即使沒有約束,“管理部門都是一路綠燈,我們金融資本也未必能夠對抗國際金融資本。況且,人民幣迄今為止還不是可兌換貨幣。”
盲目上馬易蹚渾水 增強實力是王道
雖然以一些大宗商品尚未在權威性期貨市場掛牌交易,但盲目上馬也未必就是機會,很可能是在蹚渾水。“這些年中國公司在與三大鐵礦石供應商進行價格談判過程中吃虧不少,但好歹是買賣雙方分蛋糕,而一旦鐵礦石定價過程依附於期貨市場,必然會招來更多的投機者分食這塊蛋糕。”而國際上一些大宗商品市場,之所以能夠産生某些商品的國際權威價格,是因為市場參與者在能夠充分顯示出足以影響價格的力量。
原文地址:
http://njukhuruc.blog.163.com/blog/static/6279291920118632722137/?newFollowBlog
作者介紹:
白明:北京市人。現為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部副主任、研究員。先後從南京大學經濟學系、韓國慶熙大學亞太國際大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獲得經濟學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研究領域主要包括國際市場大宗商品行情、對外經濟貿易政策、機電産品進出口貿易、國內外市場比較、國際貿易與可持續發展關係等方面。
更多精彩請見《財經名博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