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廣州市最北隅的小村莊長腰嶺村如今已成華南最大裘皮生産基地
開篇語
改革開放30年,廣東農村的變化為世人所矚目。從最初的農間耕作到建廠接單,從最初的普通加工到自主品牌,廣東農村從單純的農業文明向工業文明轉型。南都從全省挑選了五個樣本,希望通過村的變化、人的變化及觀念的變化,解讀廣東的農村。
廣州市白雲區鐘落潭鎮長腰嶺村,廣州地理版圖最北隅的小村莊,面積只有4.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到3千人。然而,超過30年的裘皮生産加工經歷,讓這座曾經常被領導遺忘的村落,成為華南最大裘皮生産基地,其碎皮成衣佔據全國8成以上份額。
香港皮草廠開路,自己再接著幹
19歲以前,曾澤偉的人生目標就是高中畢業後,種好集體的土地、娶一房媳婦,好好過日子。老村長林夥新説,1979年以前,普通農戶家,“連孩子上學的1塊5毛錢都交不起。”
1979年,村裏的知青黃穗明幫忙,一家香港的皮草加工廠在長腰嶺開了分廠。高中畢業後,曾澤偉進廠當了工人。他從最基本的水貂毛皮分揀幹起,常累得小腿浮腫,洗臉的力氣都沒有。不過,月工資近100元,讓他看到了希望。
可1989年,工廠搬到了深圳。曾澤偉已是廠長了。“很多村裏跟著廠去深圳打工。但我那個時候有家有口,已經不可能走了”。站在空空的廠房前,他萌生了自己接著幹的念頭。
他從碎料拼布的皮毛加工最邊緣技術做起。當時,碎料幾元錢一斤,將碎毛皮縫成褥片,一張能賣百來塊錢。
慢慢地,長腰嶺村的皮草加工,從最初的碎料拼接,逐漸發展到整皮加工、圍巾製造、甚至成衣製造。1996年至1997年,村民們在工商局等註冊登記了“雅美思達”、“美雪嬌蓮”、“夢羅娜”、“米雪”等長腰嶺人自己的裘皮商標品牌。
金融危機成轉型契機
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很多工廠一夜倒閉。同時,浙江海寧、余姚一帶的裘皮生産加工企業也開始興起。
但長腰嶺村仍有自己的優勢,“我們和香港聯絡很多,皮草的特色是非常時尚和前衛,與單純的加工製造不一樣。”曾澤偉説,經濟危機也是一次轉型的契機。
整皮原料價格大幅下跌,一度超過40%。可碎皮原料變動不大,最多不超過10%。長腰嶺以碎皮加工為主,一直能穩定利潤。隨著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費市場,長腰嶺裘皮轉型內銷,佔領全國裘皮碎皮成衣類份額的8成。
如今,曾澤偉已很少參與公司的具體經營,更多的事情都交給了自己的子女和村裏的後生仔,“皮草不僅讓我們這一代的人生發生巨變,更為重要的是改變了今後幾代人的命運。”
統籌:南都記者 周皓
采寫:南都記者吳夢紓 通訊員雲宣曾曉芬 整合:陳實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