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隨著消費者對價格問題越來越關注,快消品企業在價格調整問題上都變得小心翼翼,公認的酒類行業利潤最低的啤酒行業,雖然業內均認為其今年漲價趨勢不可避免,但是市場上尚未傳出大規模提價的消息。
今年初,國家發改委約談各行業協會及龍頭企業,表達穩定物價的決心,對白酒行業輪番漲價的行為提出了批評,但是對啤酒企業受成本上升較多,適當提價的行為表示理解。業內普遍認為,發改委的表態默許了啤酒的提價,但是啤酒企業不約而同地選擇了沉默。對此,業內人士分析稱,實際上啤酒企業的提價一直都存在,只不過沒有採取在終端提高産品價格的傳統手段。從不同檔次産品的市場份額走勢來看,根據蘇賽特商業研究院提供的監測數據顯示,全國範圍內,3元以下産品的份額在逐漸縮小;相對應的,6元以上産品的份額逐年擴大。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上半年,3元/瓶以下啤酒的市場份額已從2009年的32.7%降至18.6%,與此同時,6元/瓶以上的份額卻從19.0%升至24.0%。分析人士指出,高價位産品(6元/瓶以上)的市場份額幾乎在各個主要渠道都有明顯增長,而低價位産品(3元/瓶以下)則普遍萎縮。這表明,啤酒産品價格的上漲是所有零售終端的共同現象。
另外,也有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來,零售市場上飲料類産品包裝的“小型化”已成為了一種趨勢,而啤酒産品實則為“瘦身”行為的鼻祖。如今這種對産品容量進行“瘦身”,卻不降低相應價格的“變相漲價”行為被各行各業普遍採用。蘇賽特數據顯示,從産品投放的數量和市場份額兩項指標看,“大包裝”産品萎縮的跡象十分明顯。以容量在600毫升以上的瓶裝産品為例,2009年,這類産品的市場份額尚有18.8%,而到了今年上半年已降至6.6%。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目前通脹背景下,消費者對産品價格的敏感度越來越強,通過提高産品價格來緩解企業自身的成本壓力已經不再是明智的選擇,啤酒企業為一種薄利産業,産品價格提升的幅度必須相當大才能真正達到“高利”的目的,但這往往是消費者所不能接受的,所以企業都不敢輕易冒險,進而採取了各種隱性的提價手段。(來源:北京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