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廣網長沙9月1日消息(記者王嫻 實習記者李梓暢)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贈人玫瑰,手有餘香。給需要幫助的人捐款,不少人都願意解囊相助。但是最近,湖南省長沙縣的一位張老師給央廣新聞熱線400-800-0088打來電話,他説從去年開始,“捐款”竟然成了工資單裏的固定一項,這讓他不解又不願。
張老師“被捐款”,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兒?當地學校這個名叫“一日一元捐”的活動究竟出於什麼目的?記者對此進行了一番調查。
作為鄉村公辦教師,張老師説,一個月的工資幾百塊,具體到個位數自己都記得清清楚楚,可從去年開始,每個月都莫名少了幾十塊,一打聽才知道,都由學校統一收去參加捐款了。
張老師:叫“一日一元捐”,一天一塊錢,一年就是365塊,但是去年的話又提高到400塊,在長沙縣所有的中小學中這樣收取。
張老師説,在他工作的湖南省長沙縣,“一天一元捐”的活動已經開展好幾年,最近不但漲了錢數,還變成了強制,自己的兒子在縣裏的中學上班,也必須參加這樣的捐款,這讓他實在不理解。
張老師:捐款應當是自願的,而且不該限定錢數。這樣發達的一個縣城,怎麼要老師拿出錢來募捐呢?而且是強制性的呢?
在張老師的引導下,記者找到了湖南省長沙縣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對方表示,這完全是上傳下達的公務履行,按照文件在執行。張老師在學校也得到了類似的答覆。
張老師:據説是發了文件的,是民政局佈置下來的,佈置到教育局,佈置到教育局,教育局佈置到各個學校。
在長沙縣民政局,工作人員説,他們自己也都參加了這個“一天一元捐”,在長沙縣,所有捐款、公益事業都由民政局下屬的“長沙縣慈善會”負責,對於“一天一元捐”,慈善會的工作人員首先肯定了它目前的強制性。
工作人員:04年的時候就有了。政府從去年才開始下了一個文,每天一塊錢,365天,乾脆提倡我們捐400,企事業單位的、幹部、還有教師,都是行文讓他們來捐。
看來,被迫捐款的,不止有在校教師,公職人員甚至普通工人都在要求之列。工作人員説,捐款的目的就是幫扶貧困。
工作人員:慈善會在財政局開了一個專戶的,主要就用在慈善助學啦,慈善助醫啦,慈善促居,慈善方面的活動上。
而工作人員所説到的這份文件,是由湖南長沙縣委、縣政府聯合發佈的《關於認真組織開展“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動的通知》,通知中寫道“各級各部門要把‘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動作為當前的一項政治任務和重要工作,要組織幹部、發動群眾、完成任務。”
長沙縣慈善會會長彭三明也解釋了這份捐款的意義。
彭三明:全國號召,省裏號召,也是市委市政府的號召,號召全體幹部職工,還有居民,一起來獻愛心。你們老師,按道理覺悟是最高的,思想境界也是最高的,也是扶貧幫困的先鋒,走在前面,不在乎這三四百塊錢吧。
長沙縣慈善會今年1月24號的捐贈公示顯示,去年一年,長沙縣“天天慈善一元捐”活動到賬捐款312萬元,其中201萬來自鄉鎮。“天天慈善”終於“果實纍纍”,公共管理專家,中國人民大學教授楊宏山評價説,這樣的慈善其實已經“非慈善”。
楊宏山:這種強制募捐通過行政手段下達指標,實際上是等於把募捐變成了攤派。違背了慈善的基本原則,即自願性。慈善本來是社會性的分配機制,政府分配是除市場外的第二次分配,我們把慈善這種第三次分配納入到政府的二次分配中來,與慈善事業的初衷完全相違背。慈善的初衷是幫助困難家庭,而這樣一來又讓一部分家庭負擔更重,是對民生的一種剝奪,這樣的行為還是不搞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