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遏制充裕境外錢袋 撇清糧市通脹泡沫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31日 2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王超報道

  夏糧收穫完美收官,秋糧卻讓人揪起了心。

  恰逢秋糧作物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我國西南地區卻出現不同程度旱情。來自農業部的數據顯示,截至8月28日,貴州、雲南、重慶、四川、廣西五省區市農作物受旱面積4429萬畝。旱情主要分佈在貴州大部、雲南東部、重慶南部、四川東南部以及廣西北部等地。

  而中央氣象臺則預報,近期中國西南大部分受旱地區仍無有效降雨,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中國農業部稱,鋻於目前正值水稻、玉米等秋糧作物産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晚秋作物播種的重要時節,持續發展的西南乾旱對農業特別是秋糧生産造成了嚴重威脅。

  這些地區的秋糧很可能會出現一定幅度的減産。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資源與農業區劃研究所農情信息研究室主任李茂松在接受《中國産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部分地區居民生活用水都很緊張,更別提農業生産用水了。比如,貴州省喀什地貌地區,農田灌溉十分不便,很有可能會出現絕收現象。

  8月25日,國家發改委也曾發佈報告稱,由於部分地區旱情較重,後期還存在發生自然災害的可能性,穩定秋糧生産仍面臨較大不確定性。

  更重要的是,除了糧食生産的不確定性外,國內外的大宏觀背景也十分不樂觀。如果秋糧出現減産,現有的通脹不但不能遏制,還會在新一輪的糧食緊缺下引發新的通脹誘因。

  國際市場方面,在美債危機爆發後,各國都開始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一些國際糧食巨頭可以以更低的利息獲得大量貸款。外資企業在我國囤糧的優勢更為明顯,入侵之勢愈演愈烈。

  相反,中國貨幣緊縮政策還在按部就班地行進。國內企業要想獲得資金需要付出越來越大的代價。國內企業的競爭力被縮減。我國糧食市場的防禦力面臨更大的挑戰。當然也有一部分大企業可以依靠農發行的低息貸款也囤積一些糧食。但最終也加劇了我國糧食市場的紊亂。

  作為秋糧主要成員的玉米市場完美地詮釋了這一點。在新糧上市時,玉米價格不降反漲。全國各地的玉米價格大多超過了2.2元/公斤。

  “其實,並不是整個玉米市場的供需出現了缺口。而是一部分大企業囤積玉米。”馬文峰説。據其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4月份,我國糧食企業共收購了8000萬噸玉米,遠高於往年(收購較多的2008年,收購數量也僅為五六千萬噸)。

  這些玉米也並沒有完全被加工並銷售。數據顯示,截至7月底我國的玉米儲備量(包括國家庫存和企業庫存)4000萬噸以上。“按照這些數據來看,我國玉米市場的缺口遠沒有市場所表現出來的那麼大。玉米價格高企的根本原因是糧食市場的資金充裕。”馬文峰説。

  諸多的因素最終都可能會傳導至秋糧的價格上,導致秋糧價格的不確定性。如果秋糧價格和夏糧一樣,在短期內出現較大幅度的提升,無疑會加大防通脹壓力。

  對此,馬文峰建議,我國需要嚴格控制外資在糧食市場所佔據的額度。糧食局必須嚴格監控各類企業的庫存,並將各個企業的庫存公之於眾。某個企業庫存過高,有關部門要禁止其再次收購糧食;相關企業也要自動停止對其貿易。

  此外,要想穩定住秋糧價格,必須解決糧食市場資金過於充裕的問題。“農發行應該在秋糧集中上市前,要求各大企業償還去年的貸款,解決大企業囤積糧食問題。”馬文峰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