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朱大鳴:讀書改變命運如何變成笑料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30日 06: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財經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民日報日前發文説,讀書改變命運遭現實挑戰,部分農村子弟放棄高考。文章列舉了一個陜西農家三孩子的讀書命運,老大數學系畢業,待業很久花了很多錢才算找到一個不算好的工作,另一個讀了真正讀北大,但她依然感到迷茫:“花了五六萬元,上了四年學,到頭來找工作還要拼爹。”至於不參加高考的兒子,上了挖土機的技校,路走得卻更加艱辛。讀書改變命運,似乎變成了笑料。

  “好不容易跳出去了,怎麼又回來了?讀書還有用嗎?”不少村民發出這樣的疑問,同時,在我們看來,也是這個社會的疑問。讀書費錢無數,結果找工作還需要更多的錢,而且找到的工作還很難稱心。這就是莘莘學子所要面臨的現實,也是“知識就是力量”的現實諷刺。對於大學的迷信,從此就終結了,讓人們更加理性的看待上大學這條出路。而日益僵化的大學教育體制,在權力的支配和教授們的懶散和冷漠雙重作用下,確實不適合這個日益市場化社會的需求。

  現實技術層面的東西,我們無需過多的分析了,我們需要探索在這種現象的背景性因素。那就是這個社會的土壤日益板結,社會階層有越來越固化的傾向。寒門子弟的路途越走越窄,是一個不容掩飾和回避的現實。很多人認為,中小企業和第三産業是吸納就業的主渠道,在緩解農村寒門子弟就業難方面大有潛力可挖。問題是,現在的中小企業的路途,也在飽受高利貸的侵襲,日子也過得很困難。新36條為中小企業開路,但舊壟斷體系的玻璃門依然沒有洞開,權貴市場經濟的突然沒有根本的改觀。

  新門閥體系在板結的社會土壤之上野蠻生長,這也是寒門子弟無法釋懷的因素,為了跳龍門,他們採取了考入體制內工作的第二次公務員考試。但是,公務員並不能完全接納所有大學生,大部分的學生只能在體制外流浪。在公考的過程中,屢次曝光的蘿蔔招聘現象,也在促使每一個公考學子們認為“黑”的意義,僥倖者隨即加入了體制內的利益團體,以前裁剪的政府體系,又出現了膨脹的跡象,所謂小政府大社會的歷史趨勢,又在新一輪的博弈中改變了方向。

  市場將權力交給一個個分散的個人,青年學子們如果在權貴之路上走投無路,或許可以將主要精力用在市場化的大潮中。雖然做生意在中國沒有體制內“風光體面”生活,和“一杯茶一支煙一張報紙看半天”的閒情逸致,最起碼吃穿用得是靠自己的實力爭取,而不是靠著寄生蟲似的階層庇護下驕奢淫逸。

  雖然市場上有各種各樣的權貴勢力和不公正的現象,也有各種各樣的小吏到處敲詐,城管們街頭上演全武行,打人者全是臨時工幹的,但是,能夠給人們帶來一絲公正的地方,也就在市場上了。不要看所謂天花亂墜的宣傳和洗腦,要用自己的經歷去確證自己的人生。那些看似有理的指導和建議,在某種意義上上來説,不過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廢話和騙子而已。在人生的道路上,沒有隨時可以使用已經鑄好的硬幣,只有自己在市場的競爭中磨礪出來的東西,才是這些學子們的出路。

  讀書永遠是終結迷信和權威的良方,關鍵看你怎樣讀書。知識永遠能夠改變命運,關鍵看你所獲得是什麼樣的知識。讀好書,有用的書,不要讀那些自欺欺人的假大空的書,這些書害人害己禍國殃民。學知識,要學提高自己價值和素養的知識,提高自己生存能力的知識,不要學那些被吹得天花亂墜其實是狗屁不是的知識,這些知識浪費人力物力和財力,“白了少年頭”,禍害了家庭和社會。

  拼爹遊戲正是社會板結的標誌,階層的固化更是社會病出現的徵兆。在這裡,我們很明顯的看出來:知識不是社會固化的替罪羊,當然,所謂的知識也不僅僅是在大學裏學到的。大學教育體系,也得改改那些整天廢話連篇的教育模式,否則,學生們也會用腳投票。問題是,私有大學受到排擠和限制的背景下,卻是雙輸的結局。最後是大學的名聲也被這些無良之人敗壞,很多學生也不上大學了,這難道不是雙輸的結局嗎?所以,那些村民疑惑,在這裡可以得到一些解釋:即不是知識不能改變命運,而是現實的土壤不能給你更多的機會去發芽成材。這對於整個社會來説,也是不祥的徵兆,必須要剷除權貴化的土壤,疏通已經板結的社會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