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退耕還林後增收辦法多 農民丟了"芝麻"摘"西瓜"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9日 04: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退耕還林是件大好事兒,退耕是丟了芝麻,還林是撿了西瓜!”站在自家退耕還林的坡耕地上,吉林省敦化市大橋鄉興龍村農民李青山笑呵呵地説,落葉松林下還隱約可見當年耕作的地壟。

  李青山家有93畝責任田,大部分是坡耕地,遇上雨水多的年份,幾場大雨就把莊稼衝得所剩無幾。2000年,除了留點口糧田,李青山把82畝地都退了耕還了林。頭8年,每畝退耕地國家補貼160元,2008年開始,國家又延長了一個補貼週期,每畝補貼90元。“大錢不在這裡,專家給俺林子估了價,值70多萬元呢!用不到10年,山上的落葉松就可以間伐了,那收入可就老鼻子(多)了。”

  退耕還林之後,短時間內耕地少了,收入減了,於是,農民們開始琢磨其他辦法增加收入。黃泥河鎮雙泉村家家戶戶培植起了黑木耳,現在,僅此一項每年戶均收入6萬元。“沒有退耕還林,我們還在忙著種坡耕地,哪能過上現在的好日子?”村民牟善玉説。

  退耕還林後,敦化農民有個共同的感受:山綠了,水清了。敦化市是牡丹江發源地。“退耕前,這江水簡直就是一條‘黃河’。”牟善玉回憶説, 2000年之前,一到夏季汛期,泥石流頻發,房屋被衝,莊稼被毀。退耕後,山坡上都種上了樹,村裏再沒發生過泥石流。牟善玉明白了一個道理:“你破壞生態,就會受到懲罰;你保護生態,就會得到回報。”

  2000年,敦化市被列為退耕還林試點示範縣,截至2009年,共完成退耕還林工程造林56.8萬畝。如今,10多年過去了,山蔥鬱,水清漣,山下的農田也得到了有效保護。1999年,敦化市糧食總産量24.8萬噸;2010年達到42.6萬噸。地少了,糧卻多了,食用菌種植、黃牛養殖等産業快速發展,這其中退耕還林功不可沒。

  鏈結

  國家林業局有關負責人介紹説,退耕還林工程建設包括退耕地造林、宜林荒山荒地造林和封山育林,嚴格執行“退耕還林、封山綠化、以糧代賑、個體承包”的政策措施。國家先期無償向退耕農戶提供糧食、現金和種苗補助。長江流域及南方地區每畝退耕地每年補助糧食(原糧)150公斤,黃河流域及北方地區補助100公斤,補助糧食(原糧)的價款按每公斤1.4元折價計算,由中央財政負擔,還生態林補助8年,還經濟林補助5年,還草補助2年。2007年,國務院下發了《關於完善退耕還林政策的通知》,國家繼續對退耕農戶給予適當補助,再延長一個補助週期,並安排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專項資金。目前,退耕還林農戶戶均獲得5000多元的補助。

  自1999年退耕還林工程實施以來,截至2010年共安排退耕還林任務2847萬公頃,工程範圍涉及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産建設兵團的2279個縣(含縣級單位),3200萬農戶、1.24億農民從中受益。根據現有政策,中央對退耕還林已完成任務的總投入將達4353億元,目前已投入2675億元。(記者顧仲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