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民政部將單獨監管慈善組織 紅十字會不在監管之列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8日 08:1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紅十字會不在監管之列 民政部官員稱媒體窮追猛打郭美美會傷害慈善事業

  早報訊 首屆“中國城市公益慈善指數”報告26日在安徽蕪湖發佈。針對近期引發慈善界地震的郭美美等事件,民政部相關負責人在會後表示,郭美美事件通過媒體的曝光,一定程度上讓壞事變為好事,但媒體窮追猛打會傷害慈善事業。民政部計劃將公益慈善類組織,統一從社會組織中拿出,單獨由慈善司負責,開展單獨的行業監管。

  曝光郭美美事件

  “壞事變好事”

  民政部社會福利與慈善事業促進司副司長徐建中説,近期發生的郭美美事件,通過媒體曝光,壞事變成了好事,對於公益組織的自律是有好處的。但任何行為都有正面的反面的作用,“從現在來看,我們的慈善捐贈降到了冰點,如果再窮追猛打,可能會傷害到整個慈善事業。”

  徐建中説,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有良好的經濟基礎,有一些地方還相對貧困,也需要慈善捐助來進行幫助。“慈善事業是一個鏈條,其中非常關鍵的環節就是我們的公益慈善組織。它們的作用發揮得好不好,對於整個慈善資源的合理調配、使用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徐建中説,郭美美事件後慈善組織接收的捐贈出現了拐點,這是正常的,但通過政府對慈善組織的不斷規範,使它們的公信力、透明規範等進一步提高,“我想它們接收捐贈的數量還是會不斷提升的。” 他表示,只有規範好了,讓慈善組織的公信力、透明度增加了,讓它們回復到國際流行的軌道上來,我國的慈善事業才能健康持續地發展。

  改變“雙頭”管理

  由慈善司單獨監管

  徐建中説,公益慈善組織近期遭遇的危機,將加快慈善行業制度、法規出臺的腳步,民政部計劃將公益慈善類組織,統一從社會組織中拿出,單獨由慈善司負責,開展單獨的行業監管。公益慈善類組織,將首先改變先找“業務主管單位”,再到民政部門登記註冊的雙頭管理局面。

  徐建中稱,今後民政部慈善司將作為(國家級)公益慈善組織的業務監管機構,民政部民間組織管理局仍負責註冊登記。我國共有社會組織44.6萬個,其中包括公益慈善類的社會組織。但據記者了解,紅十字會、婦聯、殘聯等10余個社會團體是免登記的,因此不在行業監管範圍內。

  徐建中説,儘管相關部門尚未在立法層面對“什麼是公益慈善組織”達成共識,但為儘快理順對慈善業的監管,民政部門目前將社會福利、社會服務和公益慈善三類從事公益慈善行為的社會組織,都歸為公益慈善機構,將由慈善司進行統一的行業監管。

  據了解,民政部對公益慈善組織的監管範圍包括募捐活動的備案、規範、信息公開和財務公開等。慈善司現有職能主要是制定慈善制度和法規,將公益慈善組織納入進來進行行業監管的目的,是為了將該組織作為一個行業來監管,能儘快實現出臺統一的行業規範,實現真正的信息公開。

  官方監測數據顯示

  社會捐贈總額未降

  徐建中説,將公益慈善組織納入民政部門監管後,監管主體會更加明確,“對慈善組織的法律監督、行政監管、行業自律都會加強。”

  徐建中一再表示,近期的系列慈善危機事件,讓公益慈善機構接收的捐贈降到“冰點”,但不會停滯我國慈善行業的腳步。民政部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全國捐贈數據監測顯示,今年3-5月,政府接收的捐贈總額約為70億元,點對點直接捐贈給個人、不通過公益組織的捐贈數額僅為3887萬元,但6-8月政府接收的捐贈總額上升到90億元,點對點的個人捐贈數額大幅上升,達到1.27億元。社會捐贈總額並沒有下降,慈善機構接收的捐贈少了,但點對點的捐贈多了,“這説明社會公眾關注慈善的意識,參與慈善的行為都在高漲。”

  徐建中説,7月15日,民政部發佈了《中國慈善事業發展指導綱要》,近日又發佈了《公益慈善捐助信息披露指引(徵求意見稿)》,下一步還將陸續出臺相關法規,目前民政部已代國務院起草好了《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速慈善事業發展的意見》。

  徐建中表示,現階段我國的捐贈大部分都是企業的捐贈,個人捐贈量佔的份額相對較少,因此下一步還將專門出臺企業參與慈善事業規範指南,該指南民政部在5月就已開始研討,有望年內公佈實施。

  他強調,今年民政部頒布的以及後期要頒布的法規,都是今年的工作計劃,並非受郭美美等事件的影響,但這些事件一定程度上對民政部的工作起到了推動作用。

  聲音

  問責風暴宣泄情緒後促進反思

  中民慈善捐助信息中心信息部副主任劉佑平表示,郭美美等事件産生的問責風暴對整個公益界的影響,從短期來看是一種陣痛,但從長遠角度説,更像是一次公益界的洗禮。

  從短期來看,媒介將公益組織的缺陷放大,大眾對這些組織罵聲一片,隨之而來的是拒絕捐款等行為,公益組織與整個行業相關聯,一個組織出了問題,大眾對公益行業的信任度降低,影響了捐贈的積極性,出現了血荒、捐款量降低,最後受影響最大的實際上還是受助群體。

  從長遠來看,問責風暴的前期是大眾的一種情緒宣泄,到後期就會促進整個行業的反思,促使社會組織及政府的信息更公開透明。

  至於時間長短要看政府及公益組織應對事件的效率,如果政府已認識到問題的嚴重性,有改變的措施和理性的反思,整個事件會發展成很好的良性循環。事實上,現在已經出現了谷底回升的信號。

  綜合《新京報》、《京華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