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山東莒縣:農業“轉調”鼓起農民腰包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6日 20: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記者 左振乾報道

  “我們大棚裏的蔬菜,一點也不打農藥,還沒收穫就已被客戶訂購了,到現在,俺這個大棚已經掙了快兩萬了!”

  8月21日,記者在莒縣大湖村綠色蔬菜基地菜農王翠蓉家的大棚裏看到,通紅的彩椒、紫色的茄子挂滿枝頭,油光锃亮,一幅豐收的美景。

  在蔬菜基地現場,記者看到像王翠蓉家這樣的蔬菜大棚一個接著一個,連綿數百米。村幹部告訴記者,該基地共佔地1000畝,每個大棚年收入四五萬元,建有溫室大棚300余個,安置300多戶村民就業。土地全部通過合理的流轉,採取村集體統一建設、農戶租賃經營、産品統一銷售的運作模式,基地種植的蔬菜因在生産過程中不用農藥、不施化肥、不使用生長調節劑等化學物質,已成為深受濟南、北京等大中城市歡迎的品牌“放心菜”。

  近年來,莒縣農業加快農業“轉調”步伐,在不斷引導農民向發展現代農業、特色農業轉變的同時,還積極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按照“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的模式,大力發展合同基地,強化産前農業投入品、産地環境、産品質量從源頭到加工的全過程質量控制,基本實現了從農資、土壤到生産、加工各個環節全過程、無縫隙地監控和檢驗檢測,逐步由單一的政府監管,走上了以政府、企業、農民三者共同利益為導向的良性機制。

  “主動為種植戶提供無公害栽培標準的材料,定期委派技術員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同時,對符合要求的産品,按高於同期的市場價格0.4元/公斤收購。”這是日照通達食品有限公司為嶠山鎮沙嶺子村大姜種植基地開出的一系列激勵政策。該基地種植面積200畝,可年産大姜800噸,實現産值300萬元。

  在基地裏,記者跟村民劉鳳山聊了起來,“以前光知道種糧食、搞小菜園,日子過得緊巴巴的,現在家門口的大姜基地跟企業挂了鉤,到時候價格也有保證,不用惦記價格忽漲忽跌,這錢賺得心裏可踏實了!”

  “要突出抓好土地流轉、龍頭企業、標準化基地和品牌建設,加快發展高端高質高效農業,重點在調整上做文章、在提升上下工夫,面上擴規模,區域創特色,點上做精品,産業打品牌,努力形成連點成線、擴線成帶、輻射成圈的特色發展格局。”這是莒縣對農業“轉調”描繪的藍圖。目前,莒縣已經形成了以瓜菜、果品、烤煙、桑蠶、中藥材和茶葉六大主導産業,花卉、苗木、食用菌等新興産業正在逐步膨脹壯大。

  在採訪中,記者還了解到,目前,莒縣已發展高效經濟作物面積44.3萬畝,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98家,綠色食品、有機和有機轉換産品“三品”認證累計達到68個,涉農商標200多件。其中,“莒縣大姜”、 “莒縣綠蘆筍”成為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

  一台農業“轉調”大戲正在山東莒縣這個擁有110萬人口的農業大縣上演,不僅讓農民品得津津有味,也為他們圓了實實在在的財富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