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記者 楊成萬
在經歷了“大躍進”後,新股發行也像高鐵一樣出現了“減速”現象。將於今日發行的兩隻新股北玻股份(002613)、新萊應材(300260),將成為本週新股發行的全部,創今年(剔除春節當周)一級市場周發行數量新低,這也是8月以來連續第三周出現新股發行數量遞減的情況。
對此,接受《金融投資報》記者採訪的有關人士認為,新股發行“減速”或為銀行股再融資讓路;對大盤的影響中性偏正面。
銀行再融資成必然
本週僅有兩隻新股發行確實有些出人意料。那麼,其原因是什麼?是新股發不出去嗎?對此,廣州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張廣文並不認同這樣的“説法”。他説,自6月29日開始,新股上市“首日破發”就成為過去時。再從目前新股發行的市盈率來看,雖然有些偏高,平均市盈率達50倍左右,但仍然獲得了市場的認同,這説明不存在發不出去的問題。
是管理層基於目前的市場情況而有意放緩新股發行步伐嗎?張廣文同樣予以了否認。他認為,自新股發行進行二次改革以來,新股發行就開始了“市場化”歷程,而目前出現的市場低迷現象主要原因不在於新股發行,而在於受到了歐美債務危機的影響。
“我個人認為,暫時放緩新股發行步伐,是為了給以銀行股為代表的大盤股再融資讓路。”張廣文説,隨著國內銀行貸款規模的增長,銀行普遍面臨著資本金缺口的壓力,國內幾家系統性的重要銀行在近五年內會有4000-5000億元資本金缺口,每年平均1000億元左右的資本金缺口。為了未雨綢繆,銀行再融資勢趨必然。而眾所週知,銀行都是市場上的“重量級”個股,它們一家的再融資所需資金規模就相當於幾十,甚至上百隻中小盤個股首發所需的資金規模。
張廣文告訴記者,新股發行降溫也可能與機構認購不踴躍有關。按照慣例,公司在首發時都要和機構進行充分溝通,因為他們才是“大買主”。如果溝通不充分,機構認購不踴躍,推遲發行就在所難免了。“根據我們了解到的情況來看,目前,包括公募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對整個市場都比較謹慎,對‘打新’也是有選擇性地進行的。”
對大盤影響偏正面
在談到新股發行降溫對大盤的影響時,張廣文認為中性偏正面。説它中性,主要是基於減少的融資額有限,由於目前發行的新股都是創業板和中小板公司,雖然家數多,但每家公司的發行數量少,對整個市場的資金面影響有限。
“再有一個原因是這種現象只是暫時的。”張廣文説,從長期來看,新股發行速度並不會減慢,已過會而沒有發行的新股還有45家正在排隊等候,此外,廣發銀行、上海銀行、新華人壽、泰康人壽等一大批金融公司正籌劃上市。
“説它偏正面主要是因為它畢竟減少了對市場資金的分流數量和心理衝擊。”張廣文説,目前市場處於弱勢之中,再加上海外金融市場動蕩,擴容加速很有可能將導致市場買盤不足而出現大跌,而IPO節奏的放緩,將有利於支撐二級市場的資金面。在“牛市”狀態下,資金分流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有縮小效應;相反,在“熊市”狀態下,資金分流對市場的負面影響有放大效應。
據悉,本週新股發行結束後,便是8月29日的京運通和雅本化學首發。按此計算,8月一共將有22家公司完成網上申購。雖然該數量略高於7月的20家,但相較今年1月的35家,5月的27家、6月的26家,月度發行情況有所趨緩。在弱勢狀態下對政策和資金甚為敏感的A股有望在呵護下守住2437點這一最後的防線。
銀河證券分析師胡永貴認為,無論從新股發行還是從發審委審核節奏來看,管理層似乎有意在放緩IPO步伐,IPO節奏的放緩,將有利於支撐二級市場的資金面,對大盤的影響偏正面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