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上市公司瘋狂搶購銀行理財産品 搶佔個人投資機會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3日 08: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都市快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當大多數中小企業正為融不到資而發愁的時候,上市公司卻顯得資金很充裕,雙匯發展、皖新傳媒、華映科技在上週五同時發佈“使用自有閒置資金購買銀行理財産品”的公告,涉及資金超過10億元。事實上,今年以來,已經有數十家上市公司發佈了類似公告,參與的上市公司數量創歷年之最。財大氣粗的上市公司扎堆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來説不是個好消息,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高收益理財産品的門檻被大幅提高了。

  上市公司熱衷銀行理財

  在最新發佈的公告中,雙匯發展獨資子公司南寧雙匯擬使用不超過4億元購買農行短期理財産品;皖新傳媒過去12個月內已連續5次購買各類理財産品,包括銀行理財和信託理財,耗資3.7億元;華映科技則擬利用循環累計不超過3億元的閒置資金進行低風險銀行短期理財産品投資;東阿阿膠擬利用自有資金9億元投資銀行理財産品……

  據WIND資訊統計,在2007年之前,並沒有上市公司就購買理財産品發佈過公告,當時上市公司更願意炒股或者購買基金。到2008年,只有4家發佈此類公司,2009年為5家,2010年突然增加到18家,以“理財産品”為關鍵詞搜索滬深兩市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發現,今年以來共有58家公司發佈了購買理財産品的公告。

  今年購買銀行理財産品出手最闊綽的則是海螺水泥,6月中旬,該公司發佈公告稱,將用40億元購買理財産品。購買次數最多的是士蘭微,過去12個月內共購買11次,累計購買銀行理財産品2.2億元。

  搶佔個人投資者機會

  上市公司熱衷銀行理財,原因可能有多種,一種看法是,IPO重啟以來,新上市公司超募總金額近4800億元,目前銀行理財産品預期年化收益率基本上都超過1年期存款利率,購買銀行理財産品顯然比閒置在活期賬戶更划算。另一種看法是,6月份的PMI指數已降至年內最低,上市公司對目前經濟活動的判斷可能趨向悲觀,因此選擇銀行理財産品以暫時規避當前行業投資風險也表明了上市公司的無奈。

  不論上市公司出於哪種考慮購買銀行理財産品,這一趨勢對於普通個人投資者來説都算得上是壞消息。最直接的反應就是高收益理財産品的門檻被大幅提高了。事實上,從下半年開始,不少投資者發現,要找到一款5萬元起步且收益不錯的理財産品已經很難。

  資料顯示,8月上旬僅針對VIP客戶就有122款産品發行,此外有32款針對普通個人的産品資金門檻提升至100萬以上。整個8月上旬,資金門檻在100萬以上的理財産品發行數量在總發行數中佔比高達18%。

  比如光大銀行8月份以來發行的一個月以內的短期理財産品,百萬元認購門檻的佔比超過四成。此外,一般銀行高端産品門檻平均水平在200萬左右,光大的平均水平已漲至上千萬元,近期發售了兩款“T計劃”短期産品,認購門檻均超過3000萬元。

  即使商業銀行沒有提高認購門檻,普通個人投資者的那點錢,在上市公司面前也不堪一擊。比如農行“金鑰匙本利豐”系列産品,同時針對個人及機構投資者發售,募集上限從3億元到60億元不等,而雙匯發展用於購買的資金高達4億元。也就是説,雙匯發展完全可以把這類原本針對公眾的産品變成公司專屬産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