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血燕”事件凸顯洋假貨問題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22日 10: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自工商部門檢測暴露出“血燕”産品的問題之後,人們對“血燕”的迷信轟然崩塌。又一個補品神話破滅了。

  翻看近年食品安全事件,一個個真相被“吃”了出來:“牛肉”可能是豬肉變的;粉條可能是墨汁和工業石蠟調和的;雜糧饅頭可能是染色的……

  “血燕”産品,又被“吃”出了哪些真相?

  針對這次“血燕”事件,輿論突出關注的一點,就是“洋假貨”問題。如同此前被曝光的“達芬奇”問題傢具,這類事件凸顯了對所謂海外品牌産品的監管方面的漏洞。

  關於“血燕”燕窩,一直存在著似是而非的傳説。消費者盲目迷信傳説,不良商家因此炮製出了一個龐大的“血燕”産業。

  責怪消費者沒有識別能力,盲目相信傳説,是舍本逐末的評斷。從深層講,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表明誠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經十分嚴重。某些生産和營銷者眼中只有利潤,完全無視公眾的生命和健康。

  食品安全問題本來最不應該成為頑症,因其廣泛涉及個人健康和生命安全,且一旦曝出極難掩蓋,再則中外任何政府都對此類事件重典治亂。為何食品安全事件仍然層出不窮?

  消費者要吃的是真實放心的食品,而不是什麼“真相”。這樣的要求看似簡單,但完成起來卻很艱巨。食品安全監管對象點多面廣,小、散、亂特點突出。而監管機制不明晰,監管標準不一,使不法行為成為可能。

  但問題再複雜,也不能成為食品危機頻繁爆發的理由。只有提高食品安全門檻,實施更為科學有效的政府和社會監督,讓造假者受到嚴懲,讓誠實商家收穫品牌溢價,食品安全問題才能從根本上得到緩解。

  “血燕”事件的發生,不僅是對公眾,更是對相關檢查監管部門發出的警示。

  摘編自新華社8月21日電文/楊駿

責任編輯:李小龍

熱詞:

  • 血燕
  • 食品安全問題
  • 重典治亂
  • 食品安全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