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舒聖祥
“近期,隨著中國渤海灣康菲鑽井平臺漏油事件的不斷演變,使美國康菲石油公司的知名度得到了很大幅度的傳播,也使得美國康菲潤滑油被越來越多的行業內人士所關注,業務成交量同比大幅度提升,業務人員工作量大幅度增加”——— 這是近日康菲公司在其官網上的一則潤滑油業務招聘通知,康菲公司正在招兵買馬“借助這次品牌廣泛傳播的機遇,共同分享康菲潤滑油成長所帶來的喜悅。”(8月18日《中華工商時報》)
漏油事故發生後,康菲石油先是對外瞞報多時,且不停止生産作業,後又無視海洋局限期清污命令,花更多人力更多時間去蒐集證據減輕罪責。時至今日,漏油依然還在繼續,儘管海洋局已經約談多次,排查溢油源封堵溢油始終進展緩慢。可以説,兩個多月過去了,渤海漏油事件非但沒有畫上句號,反而因怠慢拖延愈演愈烈;可是,康菲石油始終淡定無比,甚至已經將漏油事件看作了絕佳的“品牌廣泛傳播的機遇”,知名度、業務量都隨之大增!
康菲石油的傲慢與齷齪,除了證明洋企業的社會責任也絕非天生,其實更是對中國法律制度的嘲諷。最高20萬元的罰款,如今哪還夠做次像樣的廣告呢?卻給康菲石油帶來如此大的知名度,並且業務量大增,康菲石油豈能不美滋滋樂在其中!因為“法律不健全”,中國沒有懲罰性賠償,這讓康菲石油吃了顆定心丸;在康菲身上,到目前為止,除了20萬元罰款,海洋局的問責和輿論的譴責,好像再沒有什麼更給力的措施。違法成本之低,讓康菲石油幾乎可以無視漏油事故的負面影響。
反觀墨西哥灣漏油事件,200億美元的賠償讓英國石油公司到現在還沒緩過勁兒來,彼時,美國總統、議會、司法局、環保局等等這局那局更是一齊上,合力施壓絕不放過肇事者;可是我們呢,除了海洋局在那兒色厲內荏地表示“進一步加大監管力度”,根本沒有其他政府部門出來過問,傳説金額過億的生態賠償也尚待啟動,漁民主張的個體賠償訴訟更是障礙重重,律師發起的公益訴訟很可能也僅具象徵意義。
面對康菲石油將漏油事故當作超值免費廣告的嘲諷,更多的執法部門都應該站出來負起責任。這絕不只是海洋局一家的事情,立法部門、農業部門、司法部門等等都應該積極作為。懲罰性賠償立法應該儘快納入人大議程,人大會議有必要對康菲石油的傲慢與懈怠拿出懲罰措施,農業部門應該代替漁民索賠,司法部門應該著力展開民事和刑事的雙重調查研究,沿海的地方政府更該大聲表明態度,對其消極處理事故給予道德譴責和法律追訴,給康菲石油增加壓力,不讓其如此逍遙自在,反把漏油事故當成發展利器。
那些在漏油事故之後,因為其突增的知名度而加強與康菲合作,助其業務量大增的企業,更是讓人感到羞恥。雖然在商言商,但是商業也是需要責任底線的;更何況,一個對漏油事故如此不負責任的企業,又怎麼可能真是一個好的商業生意夥伴?此外,讓人感到羞恥的還有中海油。作為大股東的中海油在漏油事故中顯然未能盡到約束制衡之責,反倒成了康菲石油麵對千夫所指而面不改色的靠山和資本。面對危害深遠的漏油事故,中海油豈能無動於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