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記者從中國人民銀行瀋陽分行營業管理部獲悉,7月末,本市全部金融機構人民幣個人存款餘額3574.4億元,當月減少59.2億元。分析顯示,銀行間理財産品加速發行分流了一部分儲蓄存款。
對此,記者在採訪中也感受頗深。跟隨加息,理財産品的收益率不斷提高,很多市民誤認為理財産品可以替代儲蓄,專家給出分析建議。
超短期理財量價齊跌
近期,監管部門表示,要對銀行超短期理財産品進行規範。昨日,記者走訪發現,目前超短期(一週以內)理財産品所剩無幾。6月末時,市場曾出現過3天年化收益率高達7%的産品,但目前僅有的幾款超短期産品,年化收益率也急轉直下,僅為2%左右。
3—6個月的中短期産品成為市場主力軍,年化收益率約為4.3%—5.5%,這與同期存款利率相比,高出1%—2%。
宋女士告訴記者,投資6個月期限的理財産品10萬元,如果年化收益率為5%,即可獲利2500元。如果存銀行,6個月的利率為3.3%,利息即為1650元,足足差了850元。所以,我家裏儲蓄幾乎都買了理財産品。
家庭理財存款不可少
理財産品是否可以代替存款呢?對此,交行理財師表示,銀行理財産品不可能完全替代儲蓄。首先,理財産品的發行時間和投資期限很有限,一般月末發行數量較多,而且,市民並非想買就能買到。另外,存款的計息日就是客戶存款當天,到期後資金馬上打回賬戶。而理財産品有募集期,比如1號發行的産品,可能7、8號才開始計息,産品到期後資金到賬還需2—3個工作日。更重要的是理財産品不允許提前支取。
理財專家建議,任何情況下,市民都應保留一部分存款作為應急資金,一般為3—6個月的剛性支出。而利息和安全性相對較高的貨幣型基金,則以其申贖自由的特點,可作為活期存款的代替。本報記者 呂佳 實習生 焦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