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倒閉潮襲擊中國牛仔之都 半年蒸發近百家工廠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8日 09:2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佛山

  廣東省佛山市均安鎮素有“牛仔之都”的美譽,2004年1月被國家紡織工業協會授予 “中國牛仔服裝名鎮”稱號,這個曾哺育武打巨星李小龍的地方,現在一年産牛仔褲近2萬件。

  然而,根據均安鎮經濟促進局最新的統計數據,近半年來近100家牛仔企業先後倒閉。在人民幣升值、生産成本增加等看似溫和而又致命的因素面前,均安鎮昔日的光環是否將慢慢褪去?

  老闆棄廠出走

  杜敏眼中的“好老闆”突然選擇了“遠走高飛”,留下67名工人,欠下28萬元應付工資,扔下一屋子破舊的機器設備。

  杜敏所在的這家企業位於佛山市順德區均安鎮,廠名為金昌盛,然而吉利的廠名並未使企業逃脫倒閉的厄運。在年初之後,金昌盛倒閉之前,這裡陸續消失了近100家牛仔褲生産工廠。

  8月15日,杜敏同工友來到當地勞動局,希望政府部門能夠協助追討廠裏欠下的近30萬元工資。如今,他們已為此奔波了整整半個月。

  “8月1日,一切都很正常,晚上6點多我們都還在廠裏吃飯,有幾個加班的員工到了晚上10點多才收工,當天還出了900多件貨。”杜敏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杜敏沒有想到這是她在這個廠裏工作的最後一天。“當天夜裏,突然出現的幾個人要搬廠裏的設備,被門衛發現後,我們全部都趕過去,接著報了警。”杜敏説。

  工人們立即給公司財務人員(老闆的姑父)打電話,沒想到的是,那邊只有一句話 “明天一切會結束”。從此,該號碼再也無法接通。

  第二天,工人們發現,這個廠真的結束了,前一天晚上出的貨已經被老闆賣掉,剩下的是一堆沒有來得及加工的布料和幾十台破舊的機器。老闆和他的姑父,從此失蹤。

  老闆給員工留下了一封信,大概內容是:各位員工,感謝這段時間對我們的支持,目前服裝廠已無法繼續經營,一切委託勞動部門拍賣廠裏的設備給你們發放工資。

  按照修改過的規定,再過一天,即8月3日,金昌盛服裝廠要支付工人6月份的工資。在發工資的最後時刻,廠裏的老闆選擇了棄廠出走。

  為何要強調修改過的規定呢?因為按照慣例,工人的工資應該在每月底發放,工人何光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7月31日這一天,廠裏貼出了通知,把由月底發放的工資推遲到8月3日。

  現在除老闆和其身邊的工作人員外,其他人無法知道老闆為什麼把工資發放時間推遲3天,或許是為挽救瀕臨倒閉的服裝廠做最後的努力,或許僅僅是為出走爭取更多時間。

  8月1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進入了金昌盛原來租用的廠房裏。加工車間已鐵將軍把門,行政辦公室裏滿地都是散亂的紙張,未加工完整的牛仔褲被隨意丟棄。村裏派過來的一位治安管理員照看著這些本應被賣掉而一時又賣不掉的機器設備。

  杜敏説,6月和7月的工資都沒有發放。而這一批工人大多數是3月份才過來,也就是説,他們只領到了4月和5月的工資。

  “房東也催我們交房租。”杜敏向記者證實,目前有10余個工人因為沒有地方住,只能露宿街頭。

  近百家企業倒閉

  金昌盛僅是均安鎮2000家牛仔生産企業中倒閉的一員。根據均安鎮經濟促進局的統計數據,今年以來,已陸續有近100家企業因種種原因被迫關門。值得注意的是,這些納入統計的倒閉企業均是在當地工商部門註冊的公司,而沒有執照的“黑戶”企業並不在統計範圍內。

  在金昌盛倒閉的同時,均安鎮另外一家萬滿鳴製衣廠老闆也突然“失蹤”。據了解,其共欠下30多位供貨商近2000萬元貨款。

  同金昌盛相隔幾個街道,潤越製衣廠的經理陳海平正在擔心今年的市場走勢。“從現在來看,旺季也不會旺了。”他説。

  今年,陳海平最明顯的感覺是,客戶下單數量越來越少,價格越來越低,要求反而越來越高。“原來生意好的時候,客戶拿著現金來搶貨,即使有些小的質量問題也無大礙。”

  陳海平的服裝廠有100多人,在均安屬於中等規模,拿不到充足的訂單,他只能讓工人晚上不加班,白天少工作些時間。

  雖然市場平淡,但是當一些純粹做加工的小單過來時,陳海平卻不敢接。“弄不好就要虧損,利潤太薄了。”他告訴記者,相比那些只有十幾個甚至幾個工人的小作坊服裝加工廠,他的企業配備了更齊全的工種,這樣帶來的一個問題是,接下純做加工的小單後,加工以外的工種就沒有活幹。

  位於該鎮的聖峰製衣廠經理陳超也有同樣的感受。她告訴記者,今年訂單和利潤雙雙下滑,形勢不怎麼樂觀。為此,她還在某電子商務平臺註冊了信息,但是目前並沒有為廠裏帶來更多的訂單。

  在均安鎮華豐村,沿街兩面的居民樓裏遍佈著大大小小的牛仔服裝廠,有的甚至連廠名都沒有。在飄過的陣陣布料氣味中,一位作坊式加工廠老闆跟記者講起了利潤不斷下滑的“苦悶現實”。“市場好的時候,一條牛仔褲的純利潤可以達到3元,但是現在只能拿到1元,更差的時候甚至只有8到9毛。”

  均安鎮經濟促進局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現在客戶對加工企業的成本核算非常精確,留給當地企業的純利潤只有3%到5%左右,因此企業的抗風險能力比較弱。

  在杜敏的工友中廣為流傳的一個極端例子是,一個工人今年連續換了6個廠,但是這6個廠先後都關了門或者換了老闆。

  誰動了他們的奶酪?

  在杜敏同工友們找當地政府部門解決工資問題的時候,8月15日,人民幣對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3950,連續四個交易日改寫匯改以來的新高紀錄。

  杜敏並不認為所在工廠倒閉同人民幣匯率有任何關係。但是,這種看不見的東西正在成為他們丟掉飯碗的重要因素之一。據上述均安鎮經濟促進局官員透露,此前該鎮牛仔褲的出口量達到90%,但是現在已經下降至70%,由於人民幣匯率不斷走高,利潤受到侵蝕,不少企業轉向了內銷。

  對於純利潤只有3%到5%的均安牛仔加工企業而言,人民幣升值無疑是把捅向心窩的刀。中國紡織工業協會副會長高勇去年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目前整個紡織行業的平均凈利潤率在3%~4%,不會超過5%,如果人民幣升值超過5個點,將會有一半以上的企業死掉。

  雖然 “一半以上的企業死掉”目前來看有些誇大,但是均安的牛仔企業現狀已經表明,越來越多的服裝加工中小企業撐不下去了。

  潤越製衣廠經理陳海平表示,現在他的外貿單只敢做一小部分,其餘都是通過內銷。

  成本控制也是一個大難題。在均安鎮經濟促進局相關人士看來,該鎮近百家企業倒閉的導火索就在於棉價不穩定。去年,棉花價格一路飆升,今年以來又一路狂瀉,在價格上漲的時候很多企業囤積了不少棉花,當棉價下降後,這些高價原材料馬上變成燙手山芋,直接衝擊企業的利潤。

  當然,讓這些服裝加工企業難以持續經營的原因中,依舊少不了人力成本的因素。《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得的當地一家服裝加工企業的工資單顯示,工資最高的工人月入已經超過6000元。杜敏表示,他們每月的平均工資在3000元以上。

  正略鈞策管理諮詢合夥人、服裝行業研究專家唐平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人民幣升值、成本上升、包括銀根收緊致中小企業資金短缺等等都還是外部原因,更為深層次的原因在於,這些企業處於價值鏈的下游,只能賺取低廉的加工費,産品沒有議價能力。

  企業轉型之惑

  佛山市順德區力高製衣有限公司是均安鎮比較大的一家服裝企業,據稱年銷售額超過1億元,但是對於在市場慘澹的形勢下,究竟該如何轉型,公司行政總監劉曉祥一時也沒有好主意。

  他告訴記者,服裝加工業是典型的傳統行業,一些高新技術無法在這個産業得到施展,而新引進的設備只能提高速度和精準度,對人力的依賴依然很高。

  “由於這個行業門檻不高,投資也不大,就造成僧多粥少的局面,目前來看,要提高盈利水平,只能依靠減少浪費、拓展業務量等老方法。”他説。

  雖然在2000多家企業中倒下近100家,所佔比例並不是特別大,但是陳海平還是覺得危機越來越嚴重,為了盡可能減輕減少損失,一些企業只能千方百計壓縮成本。“改用便宜一些的布料,或者簡化工藝步驟。”陳海平説。

  不過這種做法在劉曉祥看來是不妥當的,“這其實是以次充好的做法,不但不能解決問題,還有可能造成更壞的結果。”

  而均安鎮東旺製衣廠經理廖東華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他説服裝加工的成本其實很難通過其他形式轉移,現實的成本就擺在那裏,不容易壓縮。

  廣州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廣州民營經濟發展研究會常務副會長彭澎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對於這樣的企業,只有兩條路可以走,要麼轉移要麼升級,就是把生産基地轉向成本更低的地方;或者是尋找歐美以外的其他市場,而升級主要體現在創建品牌方面,向製造業産業鏈的兩端提升。

  但是,這兩種方式對於均安大多數小作坊式企業而言,都可望而不可即。陳海平説,他不敢想未來到底是什麼樣的。

  同時,唐平華説,相對於休閒服飾的品牌化而言,目前國內的牛仔服裝還沒有打造出多少品牌,這其實也是一個機遇。均安的牛仔服裝企業可以借鑒休閒服裝的品牌化經驗,從而獲得轉型。

  8月17日,杜敏等金昌盛職工從當地勞動部門獲得的協調結果是,只能拿回50%的工資,但工人們並不滿意這一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