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曹中銘:凈值不佳 券商理財産品清盤潮來臨?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7日 08:0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每經網-每日經濟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A股市場向來潮起潮涌,不僅表現在股指的漲漲跌跌上,同樣表現在相關事件的發生上。如繼新股次新股破發潮、業績快速變臉潮、新基金髮行潮、券商人員跳槽潮之後,上市公司高管離職套現潮、國有股減持潮等又紛紛魚貫而出。近期,關於券商理財産品是否會迎來清盤潮又引起市場的關注。

  今年8月2日,華泰證券推出的理財産品紫金智富集合資産管理計劃遭遇清盤,這也是首只未到期就不得不清算的券商集合理財産品。去年7月8日才成立的該産品,因為在今年的6月29日至7月29日期間,資産凈值連續20個交易日低於1億元人民幣,根據合同和有關規定,不得不退出歷史舞臺。而更值得關注的是,截至清盤日,該産品的客戶資産被打了五折,也意味著其投資者虧損嚴重。

  華泰紫金智富雖然不幸成為首家遭遇清盤的券商理財産品,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家,其後繼有人的局面似乎早已註定。來自WIND統計數據顯示,在目前的228隻集合理財計劃中,中銀國際中國紅新股增強1號和國泰君安央企50的資産規模少於1億元。而根據 《證券公司集合資産管理業務實施細則(試行)》的規定,如果産品的客戶少於2人,或者連續20個交易日計劃資産凈值低於1億元,集合計劃應當終止。因此,這兩款券商理財産品亦面臨著清盤的危險。

  在券商的傳統業務中,經紀、自營、投行是其三大主營業務。正是由於盈利模式的局限性,國內券商普遍存在靠“天”吃飯的困境。行情來了,券商也可以賺得盆滿缽滿;一旦熊市來臨,券商的生存也將面臨考驗,特別是在大熊市階段更是如此。當年眾多券商甚至包括大牌券商被關閉、託管、撤銷等,其實主要是由於券商間競爭激烈、生存與發展受到嚴重影響的背景下,某些券商鋌而走險所造成的惡果。而拓展券商的生存方式與盈利手段,一直是監管部門的願望之一。券商集合資産管理業務的推出,一方面是市場發展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券商擴大盈利點的需要。

  應該説,自《證券公司客戶資産管理業務試行辦法》施行後,券商集合資産業務獲得了迅猛的發展。如從管理規模來看,2005年集合資産管理計劃的規模為132.1億元,2010年為1352.5億元;而從首發規模來看,2005年新發産品份額為139.5億份,去年全年新發産品份額為782.2億份。無論是從管理規模上還是首發規模上,顯然均不可同日而語。更重要的是,理財産品也為某些券商的業績作出了較大的貢獻。

  如基金一樣,券商亦通過新發産品來搶佔市場份額。從券商本身的發展來看,這當然無可厚非。問題在於,産品發出去了,規模也擴大了,共管理的凈值是否也能獲得增長?如果只顧規模增長,而不重視凈值上的表現,那麼,投資者的用“腳”投票,將是最終的結局。

  事實上,華泰紫金智富遭遇的清盤之痛,即與其凈值表現不佳有關。目前市場上規模在2億元以下的券商理財産品超過10隻,這些産品如果不能為投資者好好地理財,等待他們的,恐怕是類似華泰紫金智富的命運。而華泰紫金智富的清盤也説明,良好的業績與凈值表現,才是券商理財産品在市場中唯一的生存法則。

搜索更多 理財産品 券商集合 的新聞 更多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