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及時透明披露航班延誤信息:有木有?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6日 10: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一則關於“民航局要求飛機關艙門後30分鐘內須起飛”的新聞正引起廣泛關注,它從側面凸顯目前乘客與航空公司因延誤晚點等問題産生的糾紛日漸嚴重。記者認為,在天氣原因、流量控制等因素客觀存在的情況下,第一時間發佈細緻、人性、真實的航班延誤信息,是國內民航業完全做得到而且必須做到的義務。同時,適應民航發展客觀情況,進行我國航空空域管理制度改革,加快“空中修路”,將是有效解決日益嚴重的飛機延誤糾紛的關鍵。

  15日北京一家報紙報道稱,民航局副局長夏興華日前在接受新華社採訪時表示,在日常航班正常工作中,延誤超過2小時的航班,空管部門必須優先安排飛機起飛,並確保已關艙門的航班在30分鐘內起飛。該消息傳出後新浪微博上轉發和評論的已超過68萬條。不過據記者核實,新華社記者並未對民航局領導進行專題採訪,而是綜合報道了民航局上報中央的一份“創先爭優活動”材料。這份材料中提到的“飛機關艙門後30分鐘內起飛”只是作為今後民航局工作努力的一部分,而非明確的實施規定。

  儘管如此,近年來飛機晚點問題日益普遍。根據中消協公佈的數據,去年航空運輸服務投訴量同比上升89.3%,居投訴增幅首位。而航空公司事發過程中不解釋,事後推諉扯皮,甚至濫用職權報警刁難、威脅乘客的事件時有發生。乘客因航空公司及機場發佈信息不透明,導致情緒激動,採取過激行為的情況同樣也對航空飛行和機場秩序帶來不利影響。7月14日由深圳飛往北京的一個航班因天氣原因被延誤至次日。乘客因得不到確切起飛時間情緒激動,隨後航空公司報警,最終導致警察與乘客發生衝突,警察被打,乘客被拘。但事件前後,承擔運輸義務的航空公司卻始終沒有出面給消費者一個説法。

  記者認為,由於飛機作為運輸工具的特殊性、複雜性和對安全要求高的特點,天氣狀況及流量控制等是飛機安全飛行的必要因素,只要在第一時間公開、透明、真實披露延誤信息,會得到絕大多數乘客的理解。但如果一些航空公司由於自身工作不到位,卻推到天氣、流量控制上,卻是不能接受的。有網友明確表示,現在科技發達了,目的地城市天氣到底如何,電話一打,微博一發全知道,航空公司再以這樣的藉口來忽悠乘客,只會讓航空公司失信,讓消費者失望。

  從目前的情況看,飛機頻頻延誤導致的糾紛,既有客觀原因,也有人為因素。但關鍵一點,不能讓乘客成為無辜的受害者。一方面,民航局應加快完善航班延誤信息透明化、可信化發佈制度,真正做到取信乘客,便利乘客。另一方面,切實做好相關規章制度的落實。今年7月初,民航華北局局長劉雪松明確表示,航空公司不能把延誤的矛盾從地面推到飛機上,機場也不能把延誤後的服務矛盾都推給航空公司,不能明知延誤仍正常上客並關艙門。但這些會議精神如何體現在制度上,體現在落實上,仍是考驗民航管理和服務水平的關鍵。最後,由於近年來我國民航事業發展迅猛,原有的航路管理等思路已明顯滯後於現實需要,如何在保障國家安全的前提下,為民航增加更多的航線和空域,將是緩解民航“醫患衝突”的根本性出路。記者周文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