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拆分卡夫
文|CBN記者 昝慧昉
這一回,沃倫 巴菲特(Warren Buffett)對卡夫首席執行官艾琳 羅森菲爾德(Irene Rosenfeld)的新決定投了贊成票。卡夫食品8月4日宣佈,將旗下北美食品雜貨業務從全球零食業務中分拆出去,並希望在2012年年底前,它能成為一家獨立上市的新公司。
此次分拆距離卡夫敵意並購英國糖果生産商吉百利(Cadbury)僅僅18個月的時間。巴菲特稱這項斥資190億美元的收購為“一項不好的交易”,並在交易完成後減持了卡夫的股票。目前擁有卡夫近6%股權的巴菲特,是這家公司最大的股東。
在大公司的世界裏,拆分業務是一件經常發生的事。拆分通常發生在某項業務表現嚴重低於預期或未來將重點發展的時候—前者如摩托羅拉2008年開始分拆終端業務,後者如2004年支付寶從淘寶體系中獨立。
卡夫拆分的動力應該是後者。事實上,正是巴菲特不看好的這項交易,為卡夫的拆分提供了契機。卡夫想抓住的,是全球零食需求不斷增加的機會。早在2007年卡夫收購達能旗下的LU餅乾業務時,羅森菲爾德就考慮過拆分卡夫,但它當時的零食業務還不足以支撐一家公司。此後,卡夫不斷進行重組,將業務逐漸集中在零食領域。羅森菲爾德先是出售了冷凍比薩業務,而後又買進了吉百利。
讓羅森菲爾德安心的是,並購吉百利至今,卡夫的股票已上漲了近29%。吉百利讓卡夫在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佔有率從20%提高到了25%,而新興市場正是卡夫的未來。2010年,卡夫包括奧利奧、吉百利和Trident口香糖在內的全球零食業務,實現銷售額320億美元,其中近42%由新興市場貢獻。
瑞信分析師估計,拆分後卡夫全球零食業務的年增長率可達到7%,這一增長速度將是卡夫旗下北美食品雜貨業務的3.5倍。從業務對銷售額的貢獻來看,全球零食業務的銷售額也兩倍于北美食品雜貨業務。2010年,卡夫的食品百貨業務年收入大約160億美元,旗下擁有的品牌包括卡夫通心粉與奶酪、Oscar Mayer牌肉類以及菲力(Philadelphia)奶油乳酪。
“收購吉百利一年半後,公司實際上已經分別打造了一個全球零食平臺和一個北美食品雜貨業務。”羅森菲爾德這樣解釋拆分的時機。而卡夫管理層中大部分人認為,卡夫花費了過多成本去營銷和推廣一些增長比較慢的雜貨業務,將這項業務分拆後,卡夫將可以有更多的現金流並能專注于削減成本。
有分析師稱,拆分也會更方便地開啟卡夫食品的並購大門。瑞銀分析師Kaumil Gajrawala猜測,卡夫或將嘗試收購百事可樂旗下的Frito-Lay零食業務。
零食業務佔卡夫凈收入的一半
包括糖果和餅乾業務的卡夫零食業務在去年實現凈收入24.5億元,佔據卡夫凈收入的一半,另一半是北美雜貨業務。
收購將卡夫業務向零食業務集中
達能
2007年底,卡夫以78.2億美元收購了達能的麥片和餅乾業務。涉及達能集團在20多個國家、包括32個工廠在內的業務經營機構和資産,囊括了達能居市場領導地位的餅乾品牌,包括 LU、閒趣和達能王子。收購完成後,卡夫成為全球餅乾市場的老大。
吉百利
2010年,卡夫斥資190億美元收購英國糖果生産商吉百利(Cadbury)公司,從而可以在全球糖果市場上與市場份額第一的瑪氏分庭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