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留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4日 0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留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而透支未來,這樣的常識還要重申多久?

  北嶽恒山“破相”了。記者近日在山西省渾源縣採訪發現,由於礦石開採長期缺乏監管,位於該縣的北嶽恒山風景區附近山體出現了較大面積的山體、生態環境的破壞現象。風景區四週群山中,有多處被大面積“開膛破肚”,形成令人觸目驚心的“白色瘡疤”。

  作為歷史名山,北嶽恒山被當地人開發、利用,再正常不過。但是,把恒山開發得面目全非,委實令人錯愕而唏噓。由於當地盛産的花崗石質地優、市場銷路好,花崗石曾成為當地縣域經濟的支柱産業。在2004年~2006年的鼎盛時期,當時該産業上繳利稅達4000萬元人民幣,佔到當地財政收入的半壁江山。當地人急功近利,恒山遭遇的是掠奪性的開發。

  掠奪性開發,必然付出報復性代價。好景不長,經過多年的粗放、無序和掠奪性開發,如今,恒山的生態環境不僅遭遇致命性的傷害,而且資源幾近枯竭。

  涸澤而漁的後果,還體現在兩方面。其一,要想恢復原貌,付出的代價太大,可謂得不償失。山西省環保廳宣教中心主任李景平説,渾源縣政府想要挽回生態,再造一個人工的生態環境所耗費的資金,遠比3000萬元(渾源縣花崗岩産業去年上繳利稅額)的代價大得多。其二,如果放任不管,顯然是對子孫後代不負責任,這是提前透支子孫後代的幸福,“留給子孫後代的是座生態的墓碑”。

  沒有綠水青山,哪來金山銀山?恒山人文景觀與自然風景兼勝,一旦遭遇蹂躪,滿目瘡痍,遊客必然避而遠之。這對當地的旅遊經濟,顯然是不小的打擊。

  綠水青山不能糟蹋成殘山剩水,風景名勝區不能變為經濟開發區。恒山遭遇傷害,體現了當地急功近利的發展觀,還折射出法律疲軟、監管乏力。其實,無論國務院的《風景名勝區條例》還是《山西省風景名勝區條例》,對風景名勝區的保護皆有明確規定。《恒山風景名勝區保護條例》也強調,對恒山風景名勝區的保護,應遵守科學規劃、統一管理、嚴格保護、永續利用的原則。遺憾的是,這些規定遭架空,恒山慘遭“屠戮”。

  留住綠水青山,才有金山銀山。經濟發展決不能以犧牲環境為代價,不能只圖眼前利益而透支未來,這樣的常識還要重申多久?

  本報特約評論員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