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三公”經費如何接受百姓監督?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1日 11: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參考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目前,中央部門2011年“三公”經費公開已接近尾聲,但相關話題沒有就此結束。“三公”經費究竟該如何接受百姓監督等熱點問題的討論還將繼續。

  熱點一:“三公”經費公開如何細化?

  2011年4月14日,科技部正式公佈了2011年“三公”經費的預算總數,從此,中央部門“三公”經費公開的大幕正式拉開,一張張中央部門“三公”經費賬單被逐一放置在聚光燈下。

  同樣是公開,形式卻不盡相同。在公開的“三公”經費賬單中有的不過一個表格幾行字,有的有長達千字的説明,針對形式各樣的賬單,社會各界議論不斷,其中有一點共識逐漸形成,那就是普通百姓目前很難看懂的“三公”經費賬單需要再細化。

  “三公”經費公開究竟該如何細化?對此,業內人士的説法眾多,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三公”經費公開的細化與整個財政預算的細化一樣,是系統的細化,涵蓋諸多內容,應該包括口徑、標準、格式等等的細化。

  財政部財科所副所長劉尚希説:“‘三公’經費公開的細化涉及很多內容,應該制定相關的細則,對公佈的格式、細化的程度、説明的內容等都應詳細規定,尤其應該注意的是,要有預見的在公開的內容中回答老百姓心中最感興趣、有疑問的內容。”

  “要對‘三公’內容制定統一的口徑,比如哪些界定為公務出國,哪些不是,同時,還要科學、合理的制定統一的標準,比如公務出國的支出標準應該是什麼,購置公車的支出標準是什麼。”劉尚希還説。

  熱點二:什麼是“三公”經費的合理標準?

  伴隨著一張張中央部門“三公”經費賬單的亮出,部門之間的比較也應運而生,就已公開的“三公”經費來説,不同部門之間差異頗大,其中國家稅務總局2010年“三公”經費決算數超過21億元,成為各部門中最高的。

  毋庸置疑,“三公”經費是支持整個政府部門正常運轉的必要經費,但“三公”經費絕不是想花多少錢就花多少錢。對各部門來説,人員數量不同,工作職能也不同,“三公”經費需要一個標準來衡量其是否合理。

  “‘三公’經費不能單純看絕對數字,評價‘三公’經費是否合理的標準與評價整個財政預算是否合理的標準一樣,那就是看績效,而所謂績效,也就是花儘量少的錢,辦儘量多的實事。”劉尚希説。

  相關專家表示,從預算的角度,績效是一個較為複雜與系統的問題,績效的核心講究“預算編制有目標、預算執行有監控、預算完成有評價、評 價 結 果 有 反 饋 , 反 饋 結 果 有 應用”。近日,財政部下發了《關於推進預算績效管理的指導意見》,從績效的角度對包括中央部門在內一些預算編制部門進行相關指導。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副院長李燕指出,績效是個相對專業的問題,要想全社會對“三公”經費是否合理作出判斷,仲介應發揮重要的作用,例如擔負職責的審計部門,例如具有公信力的專業機構,它們會對“三公”經費是否合理作出應有的評價。

  熱點三:“三公”經費如何接受百姓監督?

  目前,中央部門2011年“三公”經費公開已接近尾聲,北京為代表的一些地方政府也紛紛開始亮出其“三公”經費賬單,作為推進我國財政預算公開進程中的重要一環,政府部門公開“三公”經費已經正在逐步向一種常態化邁進。

  然而,無論是公開“三公”經費賬單也好,看懂“三公”經費賬單也好都不是最終的目的,整個預算公開的最終目的是讓百姓參與到對政府資金使用的監督中,從而有效提高其使用效率。

  東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艾洪德説“三公”經費的公開中,公眾反饋信息的收集和受理機制要得到充分重視。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從政府部門到公眾再到政府部門的信息循環機制,有效提高政府預算公開的實際效果。

  北京大學財經法研究中心主任劉劍文説:“讓百姓真正參與到‘三公’經費的監督中的確需要溝通的機制,這種機制包括人大和百姓之間的,包括各政府部門和百姓之間的等等,讓老百姓有反映的渠道,還要通過法律保護老百姓的監督權。”

  “老百姓監督‘三公’還可以從執行的角度,也就是一些相關的規定已經制定出來,政府部門是不是貫徹執行,例如公車私用的問題,政府部門要以主動的心態去接受百姓的監督,香港的公務車就採用特殊的車牌號,隨時接受百姓的監督。”李燕説。

  值得注意的是,到目前為止,仍有一些中央部門未公佈“三公”經費,對此人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