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改委關於成品油尚未滿足下跌條件的言論再次引發激烈爭論。在標普引燃美國信用危機導火索之後全球股市大跌,紐約原油期貨主力價格跌破80美元/桶,並創下了76美元/桶的新低。而中石化香港分公司亦宣佈自8月10日淩晨下調汽油和柴油價格。
面對跌勢洶洶的原油價格,唯有國內成品油價格巋然不動。對於此現象,中投顧問能源行業研究員周修傑指出,根源在於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不合理,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受國際油價影響的敏感度較低。這是國內成品油價格難以隨國際油價下跌而下跌的主因。
國內成品油定價的規則是“當國際市場原油連續22個工作日移動平均價格變化超過4%時,可相應調整國內成品油價格”。周修傑認為,這一定價機制存在的問題主要是三點:一是國內成品油價格的跟蹤對象不夠準確和全面。二是22個工作日的時間跨度太長。三是4%的變化幅度太大。
針對存在的問題,發改委應當適時改變規則,建立更加靈敏的成品油定價機制,一是要調整成品油的跟蹤對象,建立反映國際原油供需變化和金融屬性的跟蹤機制。二是要縮短調價週期,將22個工作日縮短到10個工作日。三是縮小變化率,將4%的變化指標進一步下調。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國內成品油價格易漲難跌的現象凸顯出當前的定價體制所存在的問題。目前對成品油定價機制的適當修補也只是表面功夫,從本質上來説,成品油定價機制的改革只是屬於石油體制改革的一部分。打破壟斷,深化石油體制改革和成品油定價體制改革才是長久之計。
中投顧問發佈的《2011-2015年中國石油天然氣開採行業投資分析及前景預測報告》顯示,自1998年以來國內原油、成品油價格管理體制大致經歷了3個階段的改革,其改革思路是向市場轉型、向國際接軌,儘管迄今為止成品油價格機制改革取得了重要進步,但是尚未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