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李而亮 解決大城市發展困局不妨再學莫斯科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本報特約評論員 李而亮

  中國青少年宮建設項目負責人最近很焦慮,國家批准這個項目已經6年多,這位負責人已經是第三屆,但“宮址”到今天還沒有落實。他們在市中心選了好幾塊地方,都被北京市一口回絕。“總不能把國家級的少年宮建到門頭溝去吧!”這位負責人非常氣憤地説。

  但凡是國家級的公共項目,就必須建在市中心,這已經是人們形成的思維定勢。中國大城市的發展困局,就是在這樣的定勢中作繭自縛的。就拿北京來説,以天安門廣場為圓心,一圈一圈地往外“攤煎餅”,是規劃的基本格局。越接近圓心的機構越重要,越靠近圓心上班的人越體面。無論城市已經擴大多少倍,無論環路如何像水波紋一樣往外鋪展,但圓心的向心力永遠不變,城市中心對周邊的吸附力永遠不減,造就了京城每天“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的景象。人流淤塞、道路擁堵、環境污染及上班族疲於奔命、成本高昂、苦不堪言的狀況勢在必然。隨著京城建設的進一步加快,人們很難想象以後居六環外的上班族會是怎樣一種慘狀。

  近日看到一篇報道,莫斯科將採取“多中心”發展模式進行城市擴容。報道説,為使莫斯科實現打造國際金融中心並減輕城市人口和交通壓力的構想,俄總統梅德韋傑夫已同意莫斯科市面積擴為目前2.4倍的規劃。擴容後的莫斯科市將由環形輻射狀變為“多中心方格”的發展模式,同時俄聯邦機構也將遷至市郊。按梅德韋傑夫的思路,莫斯科市將按照不同的産業和功能,在城市周圍建若干個衛星城,形成多個中心。他提出,這一工作將在5年內完成,“最先需遷出的是總統和總理的辦公場所。”

  梅德韋傑夫的雄心並非一時腦門發熱,的確是被逼無奈的選擇。近年去過莫斯科的人都飽嘗過長時間堵車之苦。莫市大街上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景象,每位汽車司機手頭都放有書籍,一堵車就順手拿起來看。莫斯科城市佈局為典型的環形輻射狀——以克裏姆林宮和紅場為圓心,一層層向外伸展。正是這種“向心”思維,給了當年北京城市建設莫大的啟示。在“老大哥”的指導和“世界革命中心”的影響下,北京差不多就是莫斯科的一個翻版。

  城市建設的圓心輻射思維,無論是當年的莫斯科還是北京城,都有著強烈的政治色彩,從紅場到天安門廣場,圓心不僅是城市的中心,更是政治中心,是威權的象徵,“紅太陽”升起的地方。“啊,北京啊北京,祖國的心臟,團結的象徵;人民的驕傲,勝利的保障。”30多年前,一首《北京頌歌》家喻戶曉,從中南海那個圓心放出的光芒,照耀著北京城,輻射著神州大地。正是這樣的思維,帶動了我們許多城市不管老城還是新城,基本都是一種圓心輻射狀。

  近10多年來,要將北京周圍縣區建成衛星城,把中央國家機關和北京市機關分別搬遷到衛星城去的議論很熱鬧過一陣。但多年下來,只見雷響,不見雨下,現在連雷聲也聽不到了。究其原因,是圓心沒有動。圓心不動,按環形輻射進行佈局的思維方式就難以改變,城市的結構也只能由一個中心牽係,發展的困局只能是無解。

  梅德韋傑夫的招數其實很簡單,把作為城市圓心的總統和總理辦公場所拿掉搬走。城市失去了圓心,就自然變成多中心,一切困局就會迎刃而解。當年,北京學莫斯科,束縛了自己;今天,我們能否再學一次莫斯科,解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