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商家綁架七夕 節日張冠李戴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10日 19: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産經新聞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本報實習生 喬超報道

  隨著“七夕”逐漸被冠以“中國情人節”,商家紛紛抓住“甜蜜”商機。各大百貨商場、家電賣場、景點、汽車4S店、酒吧、KTV……商家鉚足了勁吆喝,每個商業板塊都颳起了一股浪漫甜蜜之風,記者當天出行見到影院前也排滿了長隊,聚滿了前來觀看電影的情侶們。

  如今,一個個節假日都和花錢聯絡起來,商家為七夕節製造的各種噱頭:七夕禮物、七夕晚餐,甚至於都發展到了三天兩夜的相親遊……微博網友嘟嘟説:“都是商家搞的氣氛而已,整個娛樂圈、時尚圈、政治圈,每一天都變著想法來左右整個世界,自己喜歡、快樂、堅持自我是最可貴的。”

  也難怪網友質疑商家“綁架”七夕,將節日傳統張冠李戴。2月14日是西方情人節,3月14日是白色情人節,正月十五元宵節,才被稱為中國的情人節,此稱謂古來已久。在古代,平常女子特別是大家閨秀或小家碧玉,都是“三步不出閨門”,只有到了元宵節,才可以出來夜遊觀燈,甚至和男友幽會談情,所以元宵節在民間是象徵著愛情的節日。七夕前,很多網友在網絡上就提出“不過七夕”,並列出了“不過七夕的N條理由”,其中 “七夕”並非情人節就是理由之一,很多網友質疑,七夕不過是商家促銷玩概念的手段,商家利用七夕作為發財的機會,卻根本不了解文化産品跟普通産品是不一樣的。

  其實,七夕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具浪漫色彩的一個節日,節日活動的內容是以穿針乞巧為主,故而人們稱這天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全球一體化,西方強勢文化對世界各地文化産生衝擊,國外的東西對我們影響很多,改革開放後,西方的情人節進入中國,七夕就在這樣的刺激下有了重新生長的機會。“因為現在整個中國正在逐步的西方化,中國的很多傳統已經丟失,人們缺乏自己的信仰,而這個時候西方一些觀念的衝擊,使人們覺得西方的一切事物都是美好的,中國的傳統節日比起西方的節日來又比較枯燥乏味,而年輕人出於好奇和對傳統的厭惡還有商家的炒作,從而造成了現在很多人過西方節日的情況。”網友永恒的梅阿查如是説。

  事實上,西方的節日文化和商業文化是緊密結合的,商人們圍繞傳統節日文化系統地、有針對性地開發文化産品,構建一個“商業-文化”間的互動模式,而非簡單地“什麼好賣就賣什麼”。所以,對於節日經濟的開發,商家們應好好學打“文化牌”。

  最新調查表明,雖然七夕節逐年升溫,不少鮮花店商家都表示早已開始接受七夕節的預訂,但與2月14日西方情人節相比,不論是浪漫氣氛還是銷售人氣還遠遠跟不上,商家如果能挖掘七夕節文化內涵中的代表性節日商品、活動,並重點打造,應該也有較好的市場前景。華中師範大學歷史學家熊鐵基表示,傳統的節日文化是一個民族共同創造、共同享受的。努力關注、挖掘傳統節日文化資源,讓七夕節在推動和睦家庭、和諧社會的構建中發揮作用是很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