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昨日國家統計局發佈的7月份CPI數據為6.5%,再創3年來的新高,並未出現預期中的“拐點”。為何歷經調控CPI仍創新高?昨日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的專家表示,治理通脹具有長期性,當前關鍵是要控制好通脹預期。市場各方普遍認為,7月份CPI已開始見頂。
8月起CPI應現回落
數據顯示,7月份CPI同比上漲6.5%,食品漲價仍是最主要的“推手”,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4.8%,非食品價格上漲2.9%。據測算,在7月份6.5%的漲幅中,去年價格上漲的翹尾因素約為3.3個百分點,今年新漲價因素約為3.2個百分點。
通脹會否繼續高下去?對此,市場各方觀察人士普遍認為,7月份應該是本輪通脹的頂部。申銀萬國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認為,6.5%的CPI增速基本符合市場關於通脹將於6、7月份見頂的預期,預計CPI將在8月份開始回落,10月份後顯著回落。中信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諸建表示,7月份CPI略高於預期,預計已經是年內高點,下個月將回落至6%左右。
對下月CPI有望高位回落的原因,各方的觀察也比較相似。匯豐中國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表示,持續緊縮的貨幣政策減少了貨幣供給;近期的投資和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表明,國內需求已經降溫;中國政府鼓勵豬肉和食品生産從而穩定價格的措施已經初見成效。
要減弱“越調越高”預期
為治理通脹,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國家已經接連出招,為何至今未見顯著回落,甚至接連創新高?
中山大學金融系主任陸軍教授對羊城晚報記者分析,本輪通脹實際上是長期因素積累的結果,要一下降下來難度確實很大。首先是近10年以來我國貨幣供應增長相當快,目前備受關注的3.2萬億外匯儲備,實際在國內就體現為大量的基礎貨幣,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前幾年貸款增加也很快。其次,目前房地産受調控、股市預期不佳,大量貨幣轉向商品市場,通脹壓力更明顯。此外,近期推高通脹的農産品增加供給也需要生産週期。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教授董小麟表示,我國經濟國際化程度越來越高,治理通脹受外圍因素影響越來越大。同時,宏觀調控對銀行貸款控制較容易,但目前民間借貸很大,調控不容易。而且銀行體系管理也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因此,宏觀調控的效果難以較快顯現。
這兩位專家對羊城晚報記者表示,事實上調控仍然在起作用,銀根在不斷收緊,只要CPI逐步趨於穩定,通脹會逐步下來。當前關鍵是要控制好通脹預期,減少“越調越高”的心理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