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標普降低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導致上證指數8日大跌3.79%,在不少經濟學家看來,這是金融市場“反應過度”,根源在於“不必要的非理性恐慌”,因為從實體經濟來看,美國債券降級對中國沒有實質性衝擊。
“美債評級下降,對美國的實體經濟影響都很有限,對中國經濟也是如此。”匯豐銀行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屈宏斌接受羊城晚報記者採訪時説,美國經濟增長的大背景沒有改變,只是增長比過去慢,未來應該不存在“二次探底”風險。
也有人認為,對標普此舉大可以“無視之”。中投香港董事長劉遵義在港媒撰文表示,國會達成債務上限協議之後,美國拖債可能性降低了,標普在此時將美債降級沒有什麼意義。劉遵義説:“這次降級的內容沒有新意,當中沒有傳遞出任何我們不知道的訊息。”他進一步揶揄標普的公信力:“畢竟這家機構不久前曾發出過高的評級(次按證券)和過低的評級(中國主權債務),我們不應為這種機構作出的輕微降級而過分憂慮。”
屈宏斌認為,美債危機對美國本土經濟不會造成什麼衝擊,因此中國的外貿體系能照常運作。另一方面,美國“二次探底”可能性低,估計美聯儲近期不會拋出“量化寬鬆”來注入流動性,因此也不必過分擔心熱錢問題。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巴曙松昨日在其微博表示,歐美債務危機可能倒逼中國加速經濟轉型。“當前中國的經濟增長正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長轉變過程中,危機時期超常規刺激政策基本退出,歐美的債務動蕩促使中國經濟加速擴大內需,完善社會保障等體系,放鬆管制以激發市場活力,戰略性地從存量和增量角度優化運用外匯儲備,推動利率匯率的市場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