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國貨只能賣“白菜價”不能怪洋貨太霸道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國際在線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在路易威登的北京旗艦店,一個帆布包賣到近萬元,但門口常有人排隊等候,滿載而歸的顧客臉上似乎都挂著“物有所值”四個字。就在路易威登所在的這間高檔商場的本土品牌門店裏,我卻多次聽見這樣的質疑,“就這麼點布,還是中國牌子,賣上千元,這不是搶錢嗎?”每當此時,我總是忍不住為中國品牌叫屈:同樣的消費者,為何對待本土品牌與對待洋品牌的態度如此不同!當中國奢侈品消費已躍升為世界第二時,為什麼中國品牌沒能分到一杯羹?國貨就只配賣“白菜價”?(《人民日報》8月8日)

  關於國貨為啥就只能賣個“白菜價”的原因,其實分析起來卻是很複雜,因為這裡面不僅僅是消費者的一個消費習慣的問題,還牽扯到諸多方面的原因,比如消費觀念,品牌認可度,民族文化心理,消費心理學,以及國外品牌推廣策略等等方面的問題,但如果真的究其主要原因,還是因為國外品牌的品牌美譽度積累上有著不同於國貨的“過人之處”。

  其實無論是路易威登還是蘋果手機,他們之所以能風行全世界,讓全世界的白領階層都能為之忠實和心甘情願享受“高價格甚至低品質”的商品提供,根本原因還是幾十年甚至是百年品質的小心呵護和對商品價值的忠誠體現。既讓消費者覺得買得物有所值,又能在商品品質的堅守中體現品味和檔次,而且能耐得住寂寞,長期堅守一定的産品質量準則底線不喪失,甚至在面臨重大發展擴張機遇時能依然把品質放在首位,就如當年的蘭博基尼跑車的發展戰略一樣——品質在先,保持量的稀有和質的超越,則市場價值和品質就不會有太大波動,消費者尤其是高端消費人群對其信心就會長期保持,説到底,目光長遠,不隨波逐流,不看眼前小利,這是很多國外奢侈品牌立身的根本。

  而反觀國內的某些企業甚至是明星企業,卻經常因為一些産品質量問題暴露出其企業的短視目光,雖然一時間可能會因為偷工減料賺取了一些蠅頭小利,但時間久了,總有暴露問題的時候,再想挽回消費者信心就難了。其實無論近年來的三鹿奶粉還是最近剛剛轟然倒下的“達芬奇”傢具和“雙匯”火腿腸,都是拿企業品牌做賭注進行豪賭而必然失敗的典型。這樣的企業即使在企業信譽危機過後,生産出質量再過硬的産品,想要挽回消費者的信心恐怕也是難上加難,因為國人已經被騙了不是一次兩次了。死不認錯、錯上加錯的企業危機公關方式不僅漠視消費者,更是讓很多國內消費者傷透了心。對國産貨整體信心的喪失不僅危及了不誠信的廠家,而且順帶也讓一些誠信經營的企業陷入“被懷疑”的境地,這種不信任也捎帶解釋了為什麼國人走出國門後購物都那麼慷慨大方——因為國內的産品質量實在是不知道該信誰,或者説還有誰可信……

  有些人將國産貨的白菜價歸結為洋貨憑藉資金實力和品牌影響力的霸道經營,其實這只是表象,真正該總結歸納的,是我們的商業倫理體系,是我們的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