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王建等專家建議:形勢複雜 加息應中止或推遲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4: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和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8月9日,國家統計局發佈數據顯示,7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CPI)同比上漲6.5%,漲幅比6月份上升0.1個百分點,創37個月來新高。CPI是否已見頂回落,未來的貨幣政策又將如何應對。就此和訊網連線了國內多位經濟學家進行分析,圍繞著6.5%的CPI數據是否為年內高點,是否再度加息,不同的經濟學家表現出了截然相反的觀點。

  6.5%是否為年內高點專家各執一詞

  興業銀行資深經濟學家魯政委評論稱,7月CPI數據符合預期,PPI比預期高了一點。他認為,7月國內不僅食品價格高,非食品價格也高,通脹的壓力仍然很大。國際上,大宗商品的價格出現了一波回調,但沒有辦法肯定它不會再反彈,因為目前西方再次出現了一輪流動性注入的情況,各國央行又開始新一輪的“放水”,美國離QE3也越來越近了,在這樣的背景下,未來中國控制通脹會越來越複雜。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金融實驗研究室主任劉煜輝(博客,微博)表示,7月CPI數據是否到達拐點仍然要看具有“翹尾效應”的8月數據,現在下結論為時過早。他認為,7月CPI創新高的主要推力仍然是食品價格的上漲。

  復旦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孫立堅(博客,微博)持相同的觀點,他認為,“拐點説”如今已站不住腳,要想長期的保持物價穩定,光靠短促的行政手段仍然不夠,還需長期的弱化通脹預期。孫立堅認為,通脹預期比較可怕,會自我強化,導致一系列的商品價格不斷上漲。

  而中國宏觀經濟學會秘書長王建則認為,目前CPI遠未見頂,今年單月CPI上7%的可能有6成,上8%的可能有5成,年內高點最有可能出現在11月份。

  另一派觀點則認為6.5%已是年內高點,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宏觀分析師李慧勇、長江商學院周春生教授(曾任美國聯邦儲備委員會經濟學家)、民生證券副總裁、首席經濟學家滕泰皆認為,7月CPI已是年內高點,8月開始出現回落。其中,李慧勇認為,雖然8月CPI出現緩慢回落,但是整個三季度仍將會在高位運行,如果要想真正大幅度回落就要等到10月份之後。周春生認為目前的CPI數據已經基本上保持穩定,或已見頂。滕泰仍然堅持8月份CPI將有明顯回落的判斷。

  形勢複雜加息應中止或推遲

  對於未來的貨幣政策走向,魯政委向和訊網稱,在國際金融市場平復之前中國不應該加息,一旦國際金融市場平復之後,應該堅持既有的貨幣政策,他維持年內加息 1-2次的預期,只是政策出臺的時點變得更難判斷。

  魯政委更進一步闡釋稱,西方可能進入新一輪量化寬鬆,未來國外繼續寬鬆,國內更應穩健。“反觀當前,西方預計可能出現史上最長的一輪低利率時期,而我國則經濟增長穩定,但國內通脹壓力巨大,銀行存款外流四處尋找出口,面對這種狀況,我們建議,如果通脹繼續上升,仍然有必要加息。

  李慧勇也認為,中國經濟增長依然很好,在這種情況下,為了抑制住通脹,還是需要貨幣政策有所表示的,但目前還不好判斷是加息還是提高準備金率。

  滕泰堅持不應加息的觀點,他認為,加息在中國並不能明顯降低消費或投資,因而不能降低總需求,因而不能抑制通脹。不僅如此,加息還會增加企業財務成本,並吸引更多熱錢流入中國。滕泰還認為,當前狀況下,應該擴大人民幣匯率彈性,用人民幣升值的辦法來抑制通脹。

  周春生也認為,現階段資金成本上升,加息意義不大,出於穩定市場的考慮,預計年底緊縮政策將放鬆。

  堅持同一觀點的王建告訴和訊網,貨幣政策不能再緊了,只能用財政政策減少通脹對低收入人群的損害。王建指出,中國通脹不是單純貨幣超發所致,而是與國際大宗商品,國內食品價格密切相關。眾所週知,貨幣超發可以引發通脹與過熱,但隨著去年10月以來的貨幣緊縮,中國並未出現通脹與過熱同步緩解,而是只見經濟降溫,不見通脹回頭,而且通脹不斷創新高,這只能説明中國通脹不是單純貨幣超發所致。因此,繼續以貨幣緊縮抑通脹很難有效果。尤其是,在美國債務危機的背景下,更不能再採用緊縮貨幣政策了。現在,只能用財政政策減少通脹對低收入人群的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