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觀察:海外IPO未發生明顯趨勢偏移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9日 14:0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投資有道》雜誌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文/鄧若楠

  就“中概股”事件,清科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符星華表示,影響有,但並非毀滅性。實際上,IPO也是一柄雙刃劍,作為投資人需要更加正視價值投資,而企業則不能盲目跟風。

  與2010年上半年相比,2011年前六個月中國企業的海外IPO的上市數量與融資額仍然雙雙上漲。

  清科數據庫顯示,2011年上半年,共有40家中國企業在海外6個市場上市,合計融資85.34億美元,海外IPO佔中國企業境內外IPO融資額的24.4%,上市數量的19.3%。而2010年全年,共有129家中國企業海外上市,融資332.95億美元,海外IPO佔中國企業境內外IPO融資額的31.6%,上市數量的26.8%。

  清科研究中心董事總經理符星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中概股”事件之後,清科研究中心尚未觀測到海外IPO發生明顯的趨勢偏移。

  2011年海外IPO仍呈漲勢

  《投資有道》:以研究數據觀察,分析一下中概股事件發生後上半年中資企業赴海外上市情況?

  符星華:從IPO數量看,2011年上半年,儘管因2010年年底的海外上市高峰期“翹尾”影響,中國企業的海外IPO大幅回調,然而與2010年上半年相比,2011年前六個月的海外IPO的上市數量與融資額仍然雙雙上漲,漲幅分別達到8.1%和151.3%。2011年上半年,中國企業海外IPO的上市地點仍然集中在香港主板、紐交所(NYSE)和納斯達克(NASDAQ)等市場。

  《投資有道》:赴海外上市的中資企業基本共同特點是什麼?

  符星華:海外IPO的中國企業自身所在行業具有一定特點,例如在香港主板上市的中國企業往往以機械製造等傳統行業為主,而與之相對應的美國市場上,經常出現的是互聯網、生物技術/醫療健康、清潔技術等高科技企業。

  中國企業選擇海外上市,一方面是由於客觀因素導致,比如互聯網企業的盈利水平往往無法達到境內資本市場的上市門檻,並且很多企業都搭建了海外架構接受了外資VC/PE的美元基金投資;另一方面在於主觀因素,海外IPO可以推動企業進行國際化戰略部署,提升企業在國際市場的形象與競爭力,樹立國際品牌。

  目前,中國企業在美國上市的多屬於互聯網行業,部分尚未産生盈利,而對於其企業價值的預測往往是基於企業的經營概念和未來發展預期。相對其他市場,如香港主板而言,美國市場估值較高,並且無業績支持,儘管部分企業上市後受到追捧,但是股價增長難以長期維持,甚至有些企業上市即破發。

  IPO是一柄雙刃劍

  《投資有道》:長期來看,您認為中概股的問題對國內風投界影響主要表現在哪?

  符星華:目前中國的VC/PE投資市場競爭與日俱增,對於優秀項目、特別是退出前景比較明朗的項目的爭奪非常激烈,市盈率也逐漸走高。“中概股”問題的爆發,將使投資人更加正視價值投資,針對企業進行詳實的盡職調查,理性估算企業市值。

  在投資機構所關注的行業方面,不同的時段內行業熱點可能會有所微調,部分機構也的確會根據經濟環境的變化和行業熱點變化而調整投資策略,但是總體上並未出現因這次事件而對投資策略進行大幅度的調整的趨勢。

  退出選擇方面,IPO只是諸多機構投資的退出渠道之一,目前也有不少機構結合了股權轉讓、並購退出等多種退出方式進行操作,事件之後,機構將會更注意靈活把握退出時點和方式,非IPO的退出方式也會帶來可觀回報。

  《投資有道》:這次事件某種程度上是資本博弈,企業和風投應吸取怎樣的教訓,如何更好地應對?

  符星華:這次可以説是“誠信危機”,問題企業的企業家和其所聘請的仲介機構都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IPO是一件決定企業未來發展的大事,一方面企業通過融資進行轉型或者業務拓展,一方面更要以完整準確的信息披露以獲取投資者的信任。IPO也是一柄雙刃劍,帶來資金流入的同時,更帶來了未來企業發展的壓力和不確定性,並且定期的信息披露、審計、交易所維護費用的耗費也是一筆不小的開銷,企業家也需要結合企業所獲得的流動性和收益來謀求平衡。

  在選擇IPO市場的時候也不能盲目跟風,選擇適合自身發展的上市地點才是上策,否則如果企業的商業運作及模式不被投資者所認可,流動性比較低,交投不活躍,反倒喪失了上市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