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江波制藥緣何退市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8日 14: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導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雖然赴美上市的門檻並不高,但是公司上市後處於多方位的聚光燈下,監管嚴格,懲罰很重

  這是一場信任危機還是故意獵殺?

  曾經是美股市場“強心針”的中國概念股,如今卻一片肅殺。隨著財務問題引發的信任危機不斷發酵,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被美證監會和律師、審計機構列入“黑名單”。

  5日,山東省萊陽市外向型工業園。園區內一家以白、綠為主色調的廠區頗為醒目,這便是4日從美國納斯達克退市的江波制藥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江波制藥”)。“公司生産狀況一直良好,目前沒有受到退市的影響。”江波制藥負責生産的李姓部長告訴經濟導報記者。

  “生産良好,管理有序”,採訪中,多位員工的回答也印證了李部長的話。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這樣一家“看上去不錯”的企業,僅在納斯達克逗留一年後便走到了退市的邊緣?

  “莫名”退市

  時間回至北京時間6月1日淩晨。

  根據納斯達克每天公佈的美股市場股票停牌公告,江波制藥被臨時停牌,停牌時股價為3.08美元。該公告顯示,停牌原因為“T12”,即納斯達克要求江波制藥提供相關信息,符合標準後才可復牌。

  未曾想,從那日起,江波制藥一直未能恢復交易,直到退市。在退市公告中,江波制藥稱,7月26日,納斯達克給公司下達了要求退市的通知。“決定不上訴,並接受納斯達克的決定,以後將著力解決公司面臨的問題。”江波制藥方面表示。

  導報記者注意到,在此期間,對於納斯達克的相關要求,江波制藥一直沒有提供相關材料。而對於為何未提供相關材料,江波制藥方面選擇了沉默。

  是財務問題還是其他原因?在外界的質疑中,江波制藥就這樣退市了。

  在導報記者調查中,對於公司退市的原因,江波制藥方面和當地政府三緘其口。“公司負責美股事物的代表回濟南療養了。”江波制藥辦公室人員以此婉拒導報記者的採訪;而當地金融辦也以“金融辦組建時間不久,對此不知情”為由謝絕採訪。

  導報記者注意到,納斯達克給出的退市理由包括:該公司及其董事長阻撓審計委員會授權的內部獨立調查,審計委員會無法盡職;此外,該公司未能達到上市標準或1934年證券市場法案對審計委員會法定責任和成員構成的要求。

  “公開信”露玄機

  在江波制藥的官網,一段話引起了導報記者的注意:“自成立以來,江波就在45356平方米的土地上,創造了年均增長200%的奇跡。快速,快得讓人目不暇接;快速,快得讓人頗感傳奇;快速成長的江波制藥,被醫藥業界稱為‘江波現象’”。

  的確,江波的發展速度讓業界側目。

  公司2003年8月奠基開工,2004年8月通過制藥行業的大考——GMP認證,2007年10月,通過反向收購方式登陸美國櫃臺交易市場,去年6月轉板至納斯達克進行交易。

  但是,其退市的速度也讓人側目。“從財報看,江波制藥的現金流和盈利狀況都不錯。企業不配合納斯達克的調查,雖然可能有中美文化差異的原因,但是更大的可能是企業在虛構利潤。”6日,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財務公司負責人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透露。

  而此前,江波制藥前審計委員會主席的“辭職風波”,或許可以揭示退市背後的部分端倪。該主席辭職後,旋即發表了一封公開信。該公開信披露,今年3月江波制藥接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傳票,作為回應,審計委員會開始履行職責,並取得了公司董事會的同意,開始進行獨立內部調查。但在此過程中,江波制藥董事長及管理層成員屢次對獨立調查表現出不合作的態度,甚至對調查小組提出的最基本問題都不予配合,並且拒絕支付獨立調查的費用。由於獨立調查無法再有效進行,只好被迫停止,同時審計委員會獨立委員決定辭職。值得注意的是,對於公開信所披露的問題,江波制藥業並未澄清。

  “企業的不配合,難免讓人質疑其財務的真實性,”上述財務公司負責人認為,此前在美國上市的綠諾科技正是因為虛增收入強制退市,江波制藥的系列舉動 ,也難免讓人産生類似的聯想。“公司阻撓審計委員會授權的內部獨立調查,導致審計委員會無法盡職,自然會引發納斯達克對公共利益的憂慮,被強制退市也在情理之中。”

  反向收購上市亂象

  在美停牌、退市的中國概念股並非江波制藥一家,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多元係、旅程天下、艾瑞泰克、西安寶潤便是前車之鑒。導報記者梳理後發現,這些企業與江波制藥有一個相同的特點,都是選擇反向收購在美上市。

  “反向收購上市的公司知名度低、市值小、市盈率低,上市相對容易。”上述財務公司負責人表示,由於門檻低,這類公司沒有經過像百度、搜狐這類通過IPO 上市的公司在上市時經歷的比較嚴格的審查,而且相比IPO 公司,這些借殼上市公司的承銷商一般為美國不知名的小投行,審計事務所也是容易出問題的小機構。

  這些上市時的便利,都成為事後進一步發展的羈絆。

  知名財經評論員葉檀也將根源指向了通過反向收購而上市的公司。“一些造假、劫掠的中國反向收購在美上市公司,是此次慘劇的罪魁禍首,而在反向收購上市中形成産業鏈的利益群體,則是不可原諒的推波助瀾者。”葉檀在其博客中撰文指出。“中國概念股在海外所遭遇的一系列問題,主要原因還是出在中國企業自身。”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教授牛海鵬在接受導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雖然赴美上市的門檻並不高,但是公司上市後處於多方位的聚光燈下,監管嚴格,懲罰很重。“在獲取利益的同時,各方的監督也促進了股票交易市場的健康運轉,這正是美國資本市場的成熟之處。”牛海鵬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