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全球經濟減速 A股未必速凍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7日 13: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證券市場紅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紅週刊》特約 玄鐵令

  歐美債務危機恐慌蔓延,全球股市一片風聲鶴唳,仿佛第二輪金融危機捲土重來。但,A股市場不必因此擔憂會出現類似2008年的暴跌。

  全球股市遭遇債務危機驚嚇

  作為全球經濟的晴雨錶,道指最近跌得有點急,從7月21日的12751.43點的年內高點附近急跌至本週四的11372.14點,短期急跌了10.8%。此次暴跌表面看是美債危機陰霾難散,美國政府債務違約的概率大增所致,但從更深層次來看,這是美國大舉借債救市最終釀成的苦果,債務危機已由私人部門、企業部門和金融部門延伸至政府部門,最終令美國財政和貨幣刺激手段乏力,為長期經濟的衰退埋下隱憂。

  實際上,債務危機並不是新鮮事,本輪歐美債務危機亦早有徵兆。2009年12月8日,惠譽將希臘主權信用評級降為“BBB+”,從而在過去10年中首次跌落到A級以下,這是全球主權信用大壩顯露的第一道裂縫。回想在2007年2月,當美國新世紀金融公司發出2006年第四季度盈利預警時,有幾個人會想到這僅僅是蝴蝶效應的第一步,日後發生的華爾街金融海嘯最終會演變成全球性金融危機呢?

  相比之下,作為本輪歐債危機發源地希臘,其股市年內跌幅已逾23%,較2007年11月的歷史高位已跌去八成;即使與其2009年3月的低點相比,亦有逾26%的跌幅,危機明顯較2009年大為深化。但,至於希臘危機會不會像上一輪次貸危機一樣惡化,最終演變成包括西班牙、意大利在內的多國危機還有待觀察。

  債務危機有長期化趨勢

  如果將全球金融體系比喻成一個生命體的話,美國如同最強大的那顆心臟。也就是説,美國貨幣體系承擔著向全球提供資本的中樞國角色,即使出現債務違約,亦不會像新興市場那樣出現大量資本外逃和深度貨幣貶值。

  從過去30年的歷史來看,國家債務危機主要出現在新興市場國家。新興市場由於本國金融深度和廣度不夠,常不得不採取直接拒絕支付或通過變賣國有資産等方式進行債務重組來應對債務危機,而美國則是收取通脹稅的方式來支付債務。可惜的是,本次美國宏觀調控政策應對的是消費者主導的市場經濟體系,要素資源流動充分自由,雖然可提振股市,但卻在短期內卻無法扭轉消費信心,根源就在於其無法止住就業頹勢。

  A股短期走勢未必崩潰

  當下,全球投資者幾乎聞“債”色變。不過,如果歐美債務危機持續蔓延,最終必然像IMF建議的那樣,大國被迫放棄財政刺激手段,讓央行全力開動印鈔機,向全球撒錢。

  在類似希臘這樣的國家,全球金融危機陰霾並未因為歐美的量化寬鬆政策而消退,反而由於過度運用財政和銀行刺激政策,導致私人債務公共化,主權債務泡沫化,從而引發滯脹風險。決策者一旦應對不當,很可能誘發資産泡沫破滅、資本外逃甚至主權信用泡沫破滅的風險。

  今年以來,新興市場牛市景象不再,巴西、越南和印度股市年內跌幅分別為23.8%、17.3%和16.4%左右,而道指年內跌幅才1.7%。這顯示新興市場的資産泡沫破滅風險,開始從股市上得到體現。

  以中國經濟來説,決策層早在2009年8月就開始緊縮貨幣,雖然廣義貨幣M2擴張仍然慣性,但是,高達21.5%的存款準備金率卻為央行未來釋放流動性準備了空間。同時,中國逾3萬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也相當於防患資本外逃的戰略基金,這猶如一道防火墻,有足夠能力去應對國際遊資的大舉做空。

  謹慎預測,歐美經濟短期有加速下滑的風險,中長期則可能進入類似上世紀90年代日本的增長型衰退格局,經濟增速長期低於潛在增長能力。但這反而可能會成為中國經濟甚至深滬股市走強的一個契機。

  經驗顯示,A股和貨幣市場流動性波動表現高度相關。一旦歐美經濟加速下滑,中國面對的輸入型通脹壓力將劇減,從而為貨幣政策的轉向帶來餘地。

  從技術面看,道指最近的急跌是從歷史高位附近開始,而滬綜指已較歷史高位跌去過半,市場對經濟泡沫破滅的風險預期釋放較為充分。況且,A股整體估值基本上與國際主流股市接軌,2300至2600點又是前期成交密集區域,如果沒有類似樓市泡沫崩潰的風險讓市場恐慌性情緒蔓延,年內跌穿這一區域甚至出現2008年那種急跌格局的概率並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