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透明化只是紅十字會改革第一步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6日 10: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倪壁東

  作為走出“郭美美事件”陰影的第一步,7月31日中國紅十字會總會捐贈信息發佈平臺上線試運行,24小時內,該平臺的點擊率就達到1800萬,30小時後,點擊量超過2600萬。

  不過與這一火爆場景相對照的,卻是民眾對紅十字會捐款熱情的急劇下降。據新華網報道,在“郭美美事件“爆發後,深圳市紅十字會7月僅收到11人的非定向捐款,捐款總額僅5035元,比前兩個月下降了九成多。

  郭美美是誰已經不重要,重要的是郭美美為什麼有錢炫富,而這種炫富的資本跟紅十字會又是什麼關係。雖然在近日接受郎鹹平的採訪中,她極力撇清與紅十字會的關係,稱那只是出於攀比心理犯下的一個錯誤,當郎教授説這次事件可能推動紅十字會改革時,這個90後女孩更是一臉迷茫,但一場由主持人主要在解説的訪談無法打消人們長久以來對紅十字會的質疑。

  從汶川大地震的萬元帳篷再到上海盧灣區紅十字會的萬元餐費,每一次負面新聞都使得中國紅十字會陷入嚴重的信任危機,“郭美美事件”更是將這種質疑推向高峰。如何挽回人心,重建民眾的信任感,成為中國紅十字會自我救贖的關鍵所在。

  可以説,紅十字會捐贈信息發佈平臺的上線運行,正是紅十字會自我改革、自我救贖的第一步。儘管上線之後媒體對其進行了多方面的質疑,但可以看到,這些質疑主要集中在操作技術的具體細節上,對於平臺本身,媒體和民眾還是持鼓勵和歡迎的態度。從巨大的點擊量可以看出,民眾對於紅十字會並沒有棄如敝履,而是帶着希望去觀察它的變化,監督它的運作。

  中國紅十字會秘書長王汝鵬説,該平臺本來計劃下半年上線,現在是通過加班加點提前完成。同時他也表示,這一平臺早有醞釀,與“郭美美事件”無關。不過可以肯定,“郭美美事件”成為這一進程的催化劑。紅十字會的改革在巨大的外部危機面前,是借此機會加速發展,還是渡過危機之後得過且過,將是今後民眾和媒體關心的重點。

  毫無疑問,更加透明化的紅十字會意味着民眾對它有更大的了解,進而這些了解會變成一種外在監督。對於每一個習慣在自我封閉中進行運作的機構和組織來説,這樣的透明化意味着時刻需要面對一個開放的外部環境,面對更大的壓力,承擔更多的責任,遵循更加明晰化的規則。對於它們,這也許不是一件舒服的事情,但對於社會整體來説,卻是一件好事,反過來,它也將有利於這些機構組織從本源出發,重新發現自己的價值目標,確立一種健康成長的文化和機制。

  但是需要提出的一點是,透明化只是中國紅十字會改革的第一步,無論是民眾還是媒體,對它的期望不僅止於此。之所以大家歡迎這種透明化,是因為在此之前,大家因為不透明而導致不了解,因為不了解而導致不知情,因為不知情而産生懷疑,而這種懷疑在紅十字會各種負面新聞面前慢慢地變成一種不信任。

  現在僅僅通過透明化就可以建立信任嗎?問題恰恰相反,如果紅十字會産生負面新聞的土壤依然存在,那麼透明化只會使得原本已經存在的問題暴露得更快、更多、更加難以處理。如果沒有針對問題進行實質性改革,透明化之後的紅十字會同樣難以樹立良好的形象,難以獲得民眾和媒體的信任。

  什麼是問題的實質呢?從紅十字會的歷次危機可以看到,大家關心的是作為慈善機構的紅十字會,錢從哪來,又用到哪去?為什麼管理成本如此高昂,是不是存在奢侈和浪費?為什麼救援物資屢屢出現價高質次的現象,是由於貪腐的存在,還是運作的低效率?更進一步,紅十字會的機構性質如何定位?要不要與商業機構聯姻?如果聯合進行商業運作,慈善組織與商業組織的利益如何理順?如何避免個人和團體借此假公濟私?

  無論如何,可以肯定的是,透明化是紅十字會有意義的一步,但也僅僅是第一步而已。只有願意回答上述實質性問題,紅十字會才可能走出“郭美美事件”的陰影,只有交出這些問題的滿意答卷,紅十字會才可能真正重獲民眾的信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