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百貨業欲借“副業”補利潤短板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5日 09: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北京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外來和尚”開發商唱主角的購物中心領域,即將迎來商業傳統零售品牌。

  記者昨日獲悉,百貨門店網絡已覆蓋全國的王府井百貨(600859),已將觸角伸向購物中心業態。其位於外埠市場的多家購物中心亮相在即。與翠微、新世界百貨等“先行者”相比,王府井百貨對購物中心領域的野心似乎更大。在業界看來,百貨企業從租戶向業主轉型,意在通過資産升值,彌補百貨的利潤瓶頸。

  拓展購物中心“副業”

  優質百貨品牌似乎已經厭倦了為所在項目業主做“嫁衣”的日子,開始自購物業向購物中心業態轉型。

  記者昨日獲悉,繼去年完成了對百貨大樓“購物中心式百貨店”的改造後,王府井百貨正式進軍購物中心業態。據介紹,王府井位於外埠市場的多家購物中心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北京王府井百貨(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劉冰表示,消費者對商場的需求已不局限于購物,這為購物中心的大發展提供了平臺。

  另一大本土百貨品牌翠微,早在去年6月就開出了一家高端購物中心。北京華聯也將轉型購物中心當成提升利潤空間的契機,其在去年4月出資2.2億元,設立了一家主營購物中心項目開發的公司。

  除了北京本土零售商,外埠百貨巨頭新世界和銀泰,也都正在佈局購物中心。新世界百貨方面表示,五年內,該品牌旗下的K11購物中心將相繼登陸北京、上海和廣州等一線城市。銀泰百貨方面也宣佈,計劃未來在國內開出100家購物中心,其位於京南大紅門地區的購物中心將在年底開業。

  彌補百貨利潤短板

  在物業租金等經營成本“飛漲”的情況下,由於普遍採取聯營模式運營,即便是國內優質百貨品牌,其經營凈利潤也普遍不高。在業界看來,不少擁有充裕現金流的百貨品牌,希望通過轉型購物中心,在降低運營風險的同時,彌補百貨業低利潤的瓶頸。

  北京三大本土上市商業公司西單商場(首商股份600723)、北京城鄉(600861)和王府井百貨的一季報顯示,利潤總額最高的是王府井百貨,其一季度的營業收入超過48億元,利潤總額近3億元;北京城鄉1-3月的營業收入約6.3億元,利潤總額約為4235萬元。前3個月共銷售約9.6億元的西單商場,其利潤總額約4591萬元。

  商業諮詢師劉暉表示,與 “坐收漁利”的地産商相比,運營頗為“辛苦”的百貨企業,實際上只是賺了小部分利潤,大部分經營收益都歸於物業方。他認為,由於土地價值提升快,百貨企業自購物業、運營購物中心的風險小于開設百貨店,並且運營購物中心的租金收益明顯多於商業零售層面。

  跨界運營有門檻

  在業內人士看來,購物中心和百貨店儘管都是銷售商品的賣場,但兩種業態的盈利模式完全不同。百貨店是通過銷售商品獲得利潤,購物中心則依靠地區經濟增長等因素獲得資産升值。百貨店和購物中心各自運營目標不同,為兩種業態的融合設置了門檻。

  “在向購物中心進行角色轉換的過程中,百貨店的定位應從推銷商品向吸引客流轉型。”中國購物中心産業資訊中心主任郭增利表示,由於具備品牌資源、零售經驗等優勢,百貨店轉型購物中心的門檻低於地産商涉獵零售領域。

  中國商聯會專家工作委員會副主任李生也認為,採取統一收銀的百貨店,現金流可控,對品牌的管理相對較易。百貨店轉型購物中心後,品牌將獨立收銀,這對百貨零售商是個嚴峻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