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伴隨著300余家上市公司的半年報相繼出爐,機構投資者半年多的風向變化也露出了端倪。《證券日報》記者調查發現,截至眼下,房地産板塊已成為機構出逃最為密集的板塊,而農林牧漁板塊相關個股,則成為了機構投資者減持相對保守的板塊。
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8月3日,已披露機構持股情況的51家房企中(房地産板塊共131家公司),機構投資者共持有82.37億股;而今年年初,機構投資者對這51家房企的持股數額高達303.18億股。也就是説,在6個月的時間內,近半數的A股上市房企遭遇機構投資者減持220.81億股。
萬科A遭拋售最多
在地産同行們紛紛遭遇機構冷遇的行情下,房地産板塊的龍頭公司萬科A不僅未能倖免,還成為了機構拋售之最。在今年1月—6月,萬科A的機構持股數由38.71億股降至13.42億股,25億股的降幅在51家地産股中居於首位。
而“招保萬金”中另外三家的情況也不容樂觀,招商地産的機構持股數從2.78億股降至1.39億股;保利地産的機構持股數自30.90億股降至6.39億股;金地集團的機構持股份額也從17.73億股降低至3.67億股。
與機構競相減持的動作相對應,是房地産板塊今年以來乏善可陳的走勢。從年初至2011年6月30日,萬科A僅上漲0.23元,漲幅達2.80%;而招商地産、保利地産、金地集團的半年度區間漲幅也僅為14.73%、-13.46%、3.72%。
機構投資者的撤離、不忍卒讀的股價走勢背後,則是今年陸續推出的號稱有史以來最嚴厲的房地産調控政策。從國八條的出臺,到各地細則相繼出臺,再到近乎封死房企市場空間的限購令一再升級。
面對機構紛紛逃離房地産板塊的趨勢,長江證券首席地産分析師蘇雪晶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房地産行業本事就是一個週期行業,機構的聯手撤離表明了機構投資者不看好房地産業的現狀,而至於房地産相關上市公司何時能再度獲得機構投資者的青睞,要看政策的變化情況而定。
多位高管加入房地産減持潮
而在危急關頭與選擇與地産行業上市公司“各自飛”的不僅僅是機構投資者,今年上半年,有多位房地産公司高管或公司重要股東選擇了減持公司股票。
在眾多減持的放棄高管中,深振業A的5位高管153.48萬股的減持幅度排在了高管減持榜的首位。深振業A此前披露的中報顯示,公司今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10.69億元,而去年同期的營業收入為7.79億元,同比增長了37.13%;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89億元,同比增長32.28%;實現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同比增長32%。雖然業績尚可,但公司的16名公司高管中,有5名高管在報告期內不同程度地減持深振業A股票,其中董事長李永明“帶隊”減持近90萬股,總經理李富川減持25萬股,其餘3名高管的減持股數均在4萬-22萬股之間。
此外,ST珠江獨立董事王志鋼在上半年減持0.05萬股公司股票,萊茵置業的股東珠海藍琴科技投資在上班年減持1427.69萬股。與減持一族相對應的是,招商地産的7位股東在上半年增持了4.8萬股公司股票,銀基發展董事長劉成文在上半年增持158.03萬股。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對於房地産行業的冷淡不僅表現為拋售相關個股,房地産行業亦在券商的研發部門中成為了冷門。記者在採訪過程中發現,此前多家券商中從事房地産行業研究的分析師已轉向建材行業或其他領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