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王石川:有一種公共決策叫拿別人開刀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燕趙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擁堵已成各大城市的通病,限制“添堵”的公務車也一直是輿論最大的呼聲,所以,當今年年初廣州版的《廣州市關於改善中心城區交通狀況的工作措施》在全國率先提出將“限制公務車”時,曾激起輿論一片叫好聲。可是,這個規定在徵求民意後最終出臺時,“到2015年,本市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新增公務用車指標”這個最大的亮點被全部刪除。(8月2日《新京報》)

  緩解交通擁堵,眾望所歸。要治堵,應先拿公車開刀。究其原因,一是廣東公車過多。今年年初,廣東省省長黃華華感嘆“公務車太多了,過去副省長以上才有專車,現在有的股長屁股後面都‘冒煙’。”二、拿公車開刀,名正言順。公車購置及養護花的是納稅人的錢,大力壓縮才能服眾,也才能起到模範&&作用。三、學別人,要徹底。廣州治堵是參加北京治堵的方案,北京的做法是各級黨政機關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不再增加公務用車指標,廣州不應選擇性地模倣。

  遺憾的是,儘管民眾強烈贊成廣州5年內不增公務車,但這一良好願望遭遇了冷水澆潑。讓人接受不了的是,一方面公車很有可能繼續增加,另一方面,“適度發展自行車”不見了,“公交車輛運營期限”不提了,“5年內增3000輛公交車”泡湯了,公交站場數增加總面積縮水了……此外,廣州市交通委員會發展規劃處處長沈穎表示,將採取一些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比如,區域、時段差別化、停車收費等經濟杠桿引導小汽車的合理使用。其實,這句話“翻譯”成大白話就是將提高停車收費標準等等,因為就公眾的體驗看,但凡運用經濟杠桿的措施,無一不是提高收費,“巧妙”地從老百姓口袋裏掏錢。

  如此種種,不免讓人感嘆,有一種決策叫拿別人開刀,有一種約束叫將自己排除在外。其實,刪除5年內不增公務車的條款,並不值得太錯愕。所謂自己的刀削不了自己的把,為啥削不了?一是不想削,二是怕疼,因此權力之刀只削別人不削自己。即便削自己,也是象徵性的。比如,一些地方推行“贖買式”車改,比如車補,初衷本應是消解日益沉重的公車開支,減少納稅人的沉重負擔,但改下來,公車數量未明顯縮小,公車開支依然龐大,改還不如不改。

  公務車能夠縮減,也應該縮減。在今年全國兩會上,溫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強調,2011年公務車輛購置及運行費等支出原則上零增長,切實降低行政成本。“規範公務用車配備管理並積極推進公務用車制度改革。”再聯絡到香港,特區政府僅僅用6343輛車就滿足了17萬公務員的出行需求。而數字顯示,截至28日,88個中央部門完成了“三公”經費公開,這些部門2010年支出決算合計64.49億元,其中“公車”支出共計39.67億元,佔已披露2010年全部“三公”支出的62%。這足以説明公車消耗太嚴重。

  事實一再證明,掌握著切蛋糕的權力者,一旦又有權力先拿蛋糕,就一定不會切得公平,就勢必拿最大的一塊,“5年內不新增公務車”又一次證明了這一點。看來,惟有變一種方式,比如切蛋糕的人,不能分蛋糕,分蛋糕的人,不能切蛋糕,才能改變這一點。也就是説,制定治堵方案不能由官員説了算,民眾應有權利充分參與,民眾的話語權、決定權應得到充分保證。

  □王石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