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多家國內航空公司自8月2日起上調800公里以上航線燃油附加費,由調整前的每位旅客140元調整為150元。相比之下,8月1日起,部分航空公司的國際航線燃油附加費卻在下調。
目前,國內航空煤油價格已經實現與國際油價聯動,但同樣是在國際原油價格下滑的背景下,燃油附加費為何“外降內升”?油價與國際接軌為何沒有落實在燃油附加費上?
國際降國內升 燃油附加費內外有別
8月2日,航空公司上調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已經是今年以來第四次了,800公里以上航線燃油附加費已從今年年初的70元漲到了150元,800公里以下航線燃油費也從40元上調到80元,均達到歷史最高水平,與2008年持平。
“現在的燃油附加費實在太高了。”在上海工作的潘先生説,“加上機場建設費50元,800公里以上航線除了買機票外,還要付200元。春秋航空這樣的廉價航空公司機票折扣力度大時,169元、199元的機票比比皆是,這樣算來,這兩項稅費比機票本身還高。”
相比之下,8月1日起,國際航線燃油附加費卻在下調。記者從攜程旅行網採訪了解到,深圳航空、港龍航空、國泰航空以及韓亞航空發出通知,于8月1日(出票日期)起下調國際航線燃油附加費。
此前,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發佈通知,決定推進航空煤油價格市場化改革,自2011年8月1日起,國內航油出廠價格開始每月一調,由供需雙方協商確定。業內人士認為,航油價格“自調”增強了與國際油價接軌的靈活性。
既然國內航空煤油價格也已與國際接軌,那麼同樣是在國際油價下跌的背景下,為何燃油附加費卻內外有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