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劉洪:美債纏鬥對我國未必就全是壞事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4: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民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美債纏鬥對我未必是壞事

  劉 洪(北京)

  美國朝野在債務上限問題上的纏鬥,從表面看,威脅到中國龐大外匯儲備的安全;而且,潛在的美元貶值和美國經濟衰退,更會對中國經濟構成猛烈衝擊。但從較長遠來看,美債纏鬥對中國未必就全是壞事,因為這種政治酣鬥,將迫使美國政府不得不採取措施遏制膨脹的債務上行趨勢,從而避免美元未來可能的崩潰。

  説美元崩潰,可能為時尚早,但未嘗沒有可能性。目前,美國國債已到了創紀錄的14.3萬億美元。在過去50年中,美國已經累計78次提高債務上限,平均每8個月提高一次。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奧巴馬政府上臺後,國債規模年均增幅達到了14.7%,不僅比歷史平均增幅高了一倍,更是美國年均GDP增幅的8倍。在美國目前支出的每一美元中,大約0.4美元來自借債。

  這樣的借債速度和規模,顯然是不可持續的。奧巴馬2009年在一片喝彩聲中上臺,兩年後卻四處響起倒彩聲,就在於許多美國民眾認為,美國的債務問題已太過深重,這不僅給子孫後代帶來沉重的包袱,也讓許多人開始擔憂自己能否順利度過晚年。這樣的擔憂,加之美國經濟的復蘇乏力,最終促使共和黨在2010年中期選舉中捲土重來,並得以在債務問題上向奧巴馬叫板。

  共和黨對於提高債務上限的嚴苛態度,是美債危機遲遲得不到解決的根源,從而也加劇了金融市場的動蕩。在一些西方媒體看來,中國現在是“不安”地看著美國的政治遊戲,卻又無可奈何;即使美國主權信用降級,“美元陷阱”使得中國這樣的債權國,也不敢貿然拋售手中的美國國債。

  但圍繞著美國國債的政治鬥爭,卻可能打破這一僵局。危機最終得以化解,但危機過程中的艱苦,使得無論是共和黨還是民主黨,都開始清醒地認識到,當前美國舉債度日的模式必須改變。而且,其中需付出的重大政治代價,也迫使白宮去努力削減赤字。從遠期看,美國如果痛下決心,其債務問題仍可以得到化解。

  可以説,美債纏鬥,對美國債務風險的解決,起到了關鍵的臨門一腳的作用。對中國來説,雖然短期外儲安全性面臨威脅,但從長期看,美債問題如得到合理解決,有助於更好地確保中國外匯安全。更重要的,美債問題是美國經濟的一個定時炸彈,如果一直得不到有效解決,時間拖得越久,其爆炸的破壞性就越大,但如果美國能安全摘除這個炸彈,對全球經濟無疑是一個福音,自然,中國經濟也可避免池魚之殃。

  這就有如治病救人,現在的美債之病,尚在肌理,如能及時治療,美國經濟雖傷筋動骨,但畢竟有望恢復健康。但如果諱疾忌醫,繼續拖延,結果就可能是美國經濟病入膏肓,美元最終會迎來清算——大幅貶值的結果是世界經濟受到嚴重拖累,結果可能更甚于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

  這種“小病不醫,大病如山倒”的教訓,其實在最近幾年一再發生。美聯儲前主席格林斯潘不久前就撰文反思:如果美國政府在2008年春能採取斷然措施,在投行貝爾斯登出現問題時拒絕提供援助,那麼較小的貝爾斯登破産雖會對金融市場會造成衝擊,但總好過隨後不得不放棄雷曼兄弟所帶來的破壞性影響;而雷曼也就會因此放棄對政府的不切實際的期望,從而採取有效對策免於最終破産的命運。

  不在危機初期採取斷然措施,必然是在危機高潮時遭遇更大損失。從這個意義上看,美債纏鬥,中國因其利益相關性,確實高度關注甚至緊張。但到最後一刻得出結果,也未必就全是壞事,鬥得越激烈,越預示著美國債務問題的敏感性和改革的迫切性,而這種改革,更有利於維護中國作為投資者和利益攸關方的長遠利益。

  更何況,對中國等海外投資者來説,美債因其3A評級有其極大誘惑性,其某種程度更有如鴉片;但政治酣鬥帶來的風險,或者説如果美債由此失去3A評級,投資者策略勢必會有所調整,原先動力不足的中國外儲多元化舉措,也可望邁出更實質性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