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光伏上網電價定格一元 東西部企業有喜有悲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3:3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證券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根據國家發改委8月1日發佈的消息,為了規範中國太陽能光伏發電價格管理,促進太陽能光伏發電産業健康持續發展,發改委決定非招標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實行全國統一的標桿上網電價:今年7月1日以前核準建設,並於今年年底前投産,但發改委尚未核定價格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統一核定為每千瓦時1.15元,此後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上網電價按每千瓦時1元執行(西藏仍為每千瓦時1.15元)。

  同時,發改委還表示,今後將根據投資成本變化、技術進步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光伏發電上網電價。

  有業內專家表示,隨著技術進步和成本的降低,目前中國許多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每千瓦時發電成本已低於1元。上述統一定價水平也低於部分地方政府此前確定的價格。

  西部企業認為一元電價有利可圖

  近年來,我國光伏産業主要依靠德國、意大利光伏需求的拉動。據統計,2010年我國光伏租金的産量約為8GW,佔全球市場的近50%,但2010年僅有520MW用於國內光伏裝機,比例約為6%。

  2011年上半年,德國、意大利兩國相繼對於光伏産業的補貼政策進行了調整,直接造成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的萎縮,光伏産業鏈全線産品價格下跌。今年年初至今,多晶硅價格的跌幅超過了20%。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新政策有利於改變我國光伏企業對國外市場的過度依賴。事實上,國內光伏市場容量巨大。國家能源局正制定的新能源“十二五”發展規劃中,將“十二五”光伏裝機目標上調至10GW,年均裝機量為2GW。到2020年,我國光伏裝機目標可能大幅上調至50GW。

  受益於全國統一光伏上網電價政策出臺,海通集團(600537)、樂山電力(600644)、精功科技(002006)、東方電熱(300217)、超日太陽(002506)等光伏産業相關上市公司的股價明顯上漲。

  據多家接受記者採訪的上市公司表示,上網電價政策的出臺比此前出臺的多項光伏政策更具有實質性意義,有利於國內光伏産業快速發展,對於上市公司形成長期利好。從價格上來説,對西部省市的西藏、青海等地來説,1.15元/度的價格對於企業還是有利潤空間的,因為這些省市光照時間較長,有利於當地吸引更多投資。此外,對於産業鏈較完善的光伏企業來説也受益頗多。

  有券商研究員則認為,新政策的出臺,對估值的影響遠大於業績。其原因在於,光伏是一個全球性市場,儘管國內市場啟動,但是由於基數較低,政策對今年業績的影響較小,國內市場將在2012年後真正釋放需求。

  東部設廠企業頗感難受

  另據記者了解,此次只所以將上網電價分檔按照建設投産時間不同分檔,主要是因為,光伏電站建設成本日益下降。由於目前光伏電站的主要成本是電子版,而電子版的價格,五年下降了一半,未來還有可能繼續下降,因此,早建設的電站成本相比要高於晚建成的電站。

  2009年,中國第一輪敦煌光伏電站特許權項目招標中,中標電價為1.09元/千瓦時。2010年第二輪特許權項目招標中,中標項目中最低的電價為黃河上游水電項目,開出了0.73元/千瓦時,高低之間就差一年,而差距卻接近50%。至少從表面上看,光伏的成本下降較快。

  而此前,國內光伏市場遲遲未大規模啟動的主要原因就是光伏發電沒有定價上網,而只是採取“一事一議”的招標方式,比如國家近兩年舉行的特許權招標即由政府發佈,通過對特定的一個或一組光伏項目進行公開招標來確定發電項目的開發者。

  我國已經成為世界光伏生産大國,但90%以上的産能釋放需要依靠出口,上網電價的確定正是開啟國內光伏市場大門的鑰匙。

  上海交通大學太陽能研究所所長沈文忠曾表示,光伏産業上網電價政策成為近年來制約産業發展的重要因素,政策的糾結之處在於未能制定合理的上網電價。

  記者了解到,政府一直在斟酌一個平衡電網企業和發電企業盈利的合理上網電價。“上網電價定低了,影響光伏業主的積極性;定價高了,大量企業涌入,造成巨大的財政補貼壓力,還不利於光伏電量被電網接納。”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

  對於國家斟酌多年的光伏上網電價是否達到了平衡多方利益的目的,東西部的企業感受不一,專家認為鋻於東西部太陽能資源分佈不同,應借鑒風電模式分區域設定上網電價。

  對於在東部設廠的企業來説頗有點難以承受之感,還有業內專家告訴記者,考慮到東部的土地價格和日照時間等因素,1.15元/度的價格在10年之內根本難以盈利。當被問及為何不在西部設廠,該人士表示根本無法和五大發電集團在西部競爭。“央企有良好的政府關係和規模效應,在之前的幾次特許權招標中已經可以看出央企不惜虧本在西部拿地和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