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村鎮銀行或將步入"批量生産"時期 發展前景廣闊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3日 12:5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迄今只有4歲多的村鎮銀行,最近備受各界關注。中國銀監會日前發出《關於調整村鎮銀行組建核準有關事項的通知》,提出“村鎮銀行主發起行要按照集約化發展、地域適當集中的原則,規模化、批量化發起設立村鎮銀行”,讓人們對村鎮銀行以及農村金融的願景充滿期待。

  作為金融領域的一個新生事物,村鎮銀行是經中國銀監會批准,由金融機構、非金融機構企業法人、自然人出資,在農村地區設立的主要為當地農民、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提供金融服務的銀行業金融機構。2006年12月,中國銀監會出臺政策,鼓勵各類資本設立主要為當地農戶提供金融服務的村鎮銀行、貸款公司和資金互助合作社等3類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自2007年3月首家村鎮銀行——四川儀隴惠民村鎮銀行開業以來,截至今年5月末,全國共組建村鎮銀行536家,其中已開業440家。

  快速發展的村鎮銀行産生了積極的社會效應:一是確保在縣域吸收的存款留在當地,還將各類民間資本、城市金融資本甚至外資引入農村地區,增加了縣域信貸資金供給;二是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的覆蓋率進一步提高,越來越多的農村居民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務;三是“鲇魚效應”激活農村金融市場,農戶選擇增加,貸款利率下降,服務水平提高。

  近年來,在有關部門的大力引導下,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如雨後春筍般涌現出來,但同農村地區快速增長的實際需求相比仍顯得不夠。中國銀監會公佈的數據顯示,目前全國仍有2299個金融機構空白鄉鎮,而要實現2010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確保3年內消除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的目標仍有不小的難度。因此,需加快村鎮銀行等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培育步伐,紮實有效推進農村金融服務均等化建設工作。

  2009年7月,中國銀監會編制《新型農村金融機構2009年-2011年總體工作安排》,提出3年內全國開設1027家村鎮銀行的規劃,並出臺多項扶持政策,以進一步提高農村地區銀行業金融機構網點覆蓋率。2010年4月,中國銀監會又發佈《關於加快發展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有關事宜的通知》,對設立30家(含30家)以上新型農村金融機構的主發起人,允許其探索組建新型農村金融機構控股公司。這不僅增強了包括政策性銀行、資産管理公司等在內的金融機構開設村鎮銀行的積極性,還為“批量化”組建村鎮銀行開闢了通道。

  面對今年底之前要完成新設近500家村鎮銀行的艱巨任務,中國銀監會日前再次發出《關於調整村鎮銀行組建核準有關事項的通知》。對此,業內人士認為,村鎮銀行或將步入“批量生産”時期。

  從現實情況來看,新型農村金融機構規模較小、地域分散,管理成本和運營成本都比較高。“批量化”組建村鎮銀行,不僅能實現集約化、標準化和專業化管理,還有利於節約成本、風險控制以及放大創新效益,從而讓村鎮銀行既保證服務“三農”的宗旨不動搖,又可以實現商業可持續發展。

  儘管如此,培育村鎮銀行還需堅持數量服從質量,在充分把握農村金融市場機構佈局合理性的基礎上,成熟一家培育組建一家。一方面,商業銀行經營的是風險,在經營風險的過程中實現利潤,須堅持審慎經營、穩健發展的經營理念,保持發展速度和發展質量的相對平衡,速度應服從於質量。另一方面,村鎮銀行仍處於起步階段,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不強,如果步伐太快難免“拔苗助長”。因此,在鼓勵新設機構的同時,還需推動現有的500余家村鎮銀行制定科學的發展規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結構,完善內控機制,進一步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

  實踐表明,村鎮銀行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廣闊的農村金融市場大有可為。正如一位村鎮銀行負責人所説,村鎮銀行的活力在於“農”味十足:在貸款管理上,像農民收穫一樣,顆粒歸倉;在業務流程上,像農民耕種一樣,精耕細作;在銀行效益上,像農民收成一樣,五穀豐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