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世華財訊]受成本因素支持,在産量比去年增加情況下,新稻開秤價及市場收購價卻反季節走高。
據期貨日報8月3日消息,目前,正值國內早稻上市高峰期。往年這個時候,由於上市量大,加上水分高、雜質多,新稻收購價格一般會偏低,但今年受多種因素支持,在産量比去年增加情況下,新稻開秤價及市場收購價卻反季節走高。
農業部公佈的數據顯示,當前全國早稻收穫已基本結束,總産量將實現恢復性增長。截至8月1日,全國已收穫早稻92.9%,其中,西南地區收穫結束,長江中下游地區已收穫99.2%,華南地區已收穫81.7%。因各地種植面積穩定,單産提高較多,預計主産區早稻産量普遍有所增加。
根據相關機構的遙感數據,今年我國早秈稻種植面積8790萬畝,預計産量將在3274萬—3340萬噸,已恢復至正常水平,屬豐産年份。後期如果天公作美,預計稻穀總供應量將達3994億斤,減去3755億斤的需求量,年度將結余約239億斤,市場供需較為寬鬆,價格不具備大幅上漲的基礎。
不過,當前新稻市場收購價格普遍高於國家制定的最低收購價水平,也高於去年的收購價格,市場看漲預期較強。
成本增幅大於價格漲幅,農民惜售
今年,稻穀産區化肥、機械等農業生産資料所需費用增幅較大,大部分地區種植成本增長了15%—20%,在新稻收購價高開高走情況下,農民依然普遍存在惜售心理,這成為早稻價格上調主因。由於預期今年早秈稻價格後期走勢仍有較大上升空間,加上當前農民正忙於中晚稻的移栽,早秈稻上市後價格被迅速拉高,7月25日鄭州早秈稻期貨主力1201合約上漲了62元/噸。
産量、價格地區間差異較大
雖然早秈稻總體增産,但部分地區由於旱澇急轉,加上山區生産環境惡劣和農田基礎設施年久失修,也有部分地區早稻出現了減産,地區間産量與價格差異較大。日前,皖、贛、鄂三省的東至、望江、懷寧、彭澤、蘄春等八縣相關部門在江西九江召開早秈稻收購會議,據會上透露的信息,上述地區今年早秈稻生産總體呈“三減”態勢,即種植面積、單産、總産均比去年減少,部分縣總産減幅甚至高達19.4%。由於地區間産量差異大,導致市場價格也存在較大差別,給貿易商創造了利潤空間,使得早稻上市後,市場購銷較為活躍,市場收購行為增多。
部分地區政府補貼收購,支持稻價
自7月下旬以來,浙江上虞30個國有糧食收儲企業的收購站全面開秤收購早稻,經地方政府許可,上虞今年中等質量標準早秈谷收購價為每百斤(下同)112元,比去年上升10元,漲幅為9.8%,其中訂單內交售的圓粒型早秈谷另加25元獎勵,合計為137元,比去年上升15元,漲幅為12.3%。由於政策支持,國有糧企收購積極,市場價格穩中有升。據期貨日報記者了解,今年新稻上市以後,浙江、廣西、福建先後公佈了早稻(國標三等早秈稻,下同)收購補貼辦法。其中,廣西訂單收購價每百斤128元,補貼農戶12元;浙江訂單收購價112元,補貼農戶25元;福建訂單收購價125元,補貼農戶10元。
南方多省旱情再現,市場看漲預期加強
據國家防總8月1日發佈的通報顯示,進入7月份以來,我國部分地區出現伏旱並呈發展態勢。截至目前,全國耕地受旱面積已達6334萬畝,其中作物受旱面積5564萬畝,待播耕地缺水缺墑770萬畝(水田285萬畝),特別是貴州、湖南、重慶降雨量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七成,湖北、廣西等地也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業內人士分析,如果旱情持續,可能會影響部分地區的中晚稻生長,加強市場看漲預期。
多重因素將限制稻價漲幅
面對高企的CPI,國內貨幣政策仍在收緊,當前大部分稻穀收購企業資金並不寬裕,部分收購主體入市也較為謹慎,市場搶購行為出現的幾率很小,這限制了稻價的上升空間。加上今年我國夏糧實現了“八連增”,而當前秋糧長勢良好,國內糧油市場供應比較寬鬆,估計糧油市場價格整體將運行平穩,這也會對稻價漲幅形成限制。
(王德軍 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