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銀監會:農村信用社連續7年利潤保持大幅增長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1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 (記者 李彤) 近日,中國銀監會合作金融機構監管部主任姜麗明介紹農村信用社股份制改革時透露,與改革前相比,農村信用社資産負債和存貸款規模均增加了5倍以上。2004年實現統算盈利後,連續7年利潤保持大幅增長。資本充足率、不良貸款率等主要監管指標持續改善,系統性風險高企的局面徹底扭轉。

  姜麗明介紹説,受農村經濟制度、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水平以及農村信用社歷史發展路徑影響,農村信用社早已不是合作制。無論是要實現這類機構的重生再造,還是推進創新農村金融體系,都要求必須按照股份制原則重建農村信用社的産權制度。為此,銀監會正式確立了農村信用社的股份制改革方向,其重大意義在於澄清並認可了農村信用社不是合作制的歷史和現實,也為未來發展真正意義的農村合作制金融企業留下了空間。

  “目前,全國農村信用社資格股佔比已降到30%以下,已組建農村商業銀行155家、農村合作銀行210家,農村銀行機構資産總額佔全國農村合作金融機構的41.4%。還有1424家農村信用社已經達到或基本達到農村商業銀行組建條件。”姜麗明説,2010年,有17家農村商業銀行進入英國《銀行家》雜誌評選的2009年全球銀行業1000強,佔我國入榜商業銀行的20%;重慶農村商業銀行成功在香港上市。

  歷史包袱的重壓是改革前農村信用社舉步維艱的另一個重要原因。姜麗明坦言,全國因歷史包袱過重形成的監管評級6級及以下的機構還有146家。對這個問題,銀監會的工作思路是,統籌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大力消化存量,嚴格控制增量。

  一方面,銀監會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落實財政、稅收、貨幣政策等各項扶持政策,指導各級地方政府拿出“真金白銀”置換農村信用社不良資産,對農村信用社清收盤活不良貸款給予支持幫助。同時,鼓勵引導各地農村信用社實施股份制改革和增資擴股,通過股東購買方式化解不良資産,有效利用市場力量,加快歷史包袱的化解進度。對於高風險農村信用社以及經營管理水平較差的機構,鼓勵支持銀行業金融機構和優質企業對實施兼併重組,允許民間資本階段性控股。

  另一方面,切實強化金融監管,督促加強和改進貸款管理,著力推進全面風險管理機制建設,試點實施巴塞爾新資本協議,強化監管窗口指導和風險提示,加大對違法違規問題的查處力度,促使農村信用社風險管控能力大幅提升,增量風險保持在較低水平。

  姜麗明透露,各類社會投資者對農村信用社的經營狀況認可並肯定。目前農村信用社增資改制時都得到高倍數的超額認購,吸引了包括國內外先進銀行等大量戰略投資者。大多數投資者在以面值購買股權的同時,都自願支付50%或以上比例的對價幫助消化存量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