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貿易保護勢頭衝擊低收入國家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2日 10:4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全球貿易預警組織近日發佈報告稱,近半年多來,全球範圍內已有194項保護主義措施被執行,貿易保護主義勢頭正在上升。

  實際上,世界貿易保護主義抬頭是對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連帶反應。國際經驗表明,在金融危機的衝擊下,世界各國一般都同時採取對內財政擴張與對外貿易保護的政策,從而使貿易下降的幅度大大超過了生産下降的幅度,導致全球性貿易衰退。1929年的大危機和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都驗證了這一點。從1929年到1932年,世界(除蘇聯)工業生産指數從100降到了63.8,下降了36.2%;與之相應,世界貿易額也從1929年的686億美元迅速下降到了1933年的242億美元,下降幅度超過64.7%,幾乎是工業生産指數下降幅度的1.8倍。另據世界貿易組織的統計,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發生後的第二年,全球國內生産總值的增長率為-2.5%,全球商品的增長率為-5.0%;而全球商品出口的增長率降至-12%。

  貿易保護主義抬頭,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首當其衝成為受害者。首先,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雖然有低成本的競爭優勢,卻常常成為發達國家反傾銷的對象。其次,低收入發展中國家正在發展的産業大都屬於低端産業,通常需要政府的保護與補貼,而這又恰好成為發達工業化國家對其進行反補貼調查的理由。再次,儘管綠色貿易與技術標準協議對於全人類是有好處的,但是對於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來説卻是極不公平的。為了越過發達國家設置的綠色壁壘、達到發達國家制定的技術標準,低收入發展中國家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貿易成本,貿易條件因此惡化。最後,大部分低收入發展中國家還處在從傳統經濟向市場經濟的轉型期,世界原本應當給這些國家提供更多的貿易機會,使其可以通過貿易加快轉型步伐。然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為了本國的利益,反而利用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這一體制弱勢將它們列入非市場經濟國家加以歧視。

  世界需要長期調整才能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與危機伴生的貿易保護傾向在短期內難以根本扭轉。面對不利局面,低收入發展中國家的理性選擇不應是走向貿易保護主義或者放棄對外開放的發展戰略,而是恰當運用世貿組織的自由貿易規則來恢復與促進貿易的發展。簡單地講,就是既要在世貿組織的協議框架內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又要積極開放本國市場,用市場換市場的方法來推進世界貿易重新走向繁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