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經濟臺 > 財經資訊 >

誰從上市公司放走了“立立電子”們?

發佈時間:2011年08月01日 04: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channelId 1 1 1

  鄭世鳳

  類似立立電子和通威集團這樣的資本運作“高手”屢屢出現並不值得奇怪,畢竟人都是利己的,上市公司大股東也是活生生的人,自然難以免俗。

  某種意義而言,他們的各類資本運作,只要手段合理合規,程序上合法,甚至可以説是無可厚非,充其量也只能夠上升至道德層面的譴責。

  與之相比,最讓人難以釋懷的還是,現代公司治理制度中,本被設計用來制衡大股東和董事會的股東大會制度,為何會屢屢失靈?以至於讓“立立電子”、“永祥股份”們在上市公司內外來去自由?

  總結種種類似案例,我們不難發現,除獨立董事制度外,股東大會也並沒有發揮其應有的監督責任。

  獨立董事失職尚可理解,畢竟吃人嘴短,拿人手軟,幾萬甚至幾十萬年薪全靠少數大股東們提名,獨立董事不獨立也就不難理解了。

  但股東大會形同虛設卻又是為何呢?

  通威股份審議出售永祥股份議案的臨時股東大會,無疑是個值得關注的樣本。

  相關公告顯示,在此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參會股東及股東代表僅有124人,其中參與現場表決的有8人,代表公司股份4.489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65.29%。

  實際上,除了大股東需要回避表決的3.79億股,參與表決的股份只有7032.45萬股,其中還包括劉氏家族其他成員所持有的2000余萬股,真正由公眾投資者參與表決的股份甚至不到5000萬股,佔公司6.88億股總股本的比例還不足8%。

  不管永祥股份的資産質量究竟如何,客觀而言,散戶投資者主動放棄表決權的事實,仍是成就通威集團拿回多晶硅資産的重要因素。

  遺憾的是,通威股份並非個案,股東大會鮮有中小股民參加已經成為A股常態,甚至某些上市公司的股東大會嘗嘗上演只有大股東等寥寥幾個股東參加的怪現狀,公眾公司往往還是大股東自己的一言堂。

  集體的冷漠和失語背後,難道投資者對自己的投資漠不關心?答案恐怕是否定的,炒股無非為了掙錢,沒有人會跟自己的鈔票過不去。

  究其根本,還是因為公司的具體經營跟股價不見得有多大關係,業績不行了不見得股價就不行。

  我們且看浙大海納的遭遇吧。

  在2003年立立電子被剝離出去之後,浙大海納每況愈下,直到2006年5月披星戴帽,瀕臨退市,股價則一度低至3.45元。

  然而,一年之後,憑藉著眾和機電借殼的利好,浙大海納又一路衝上了45元的高位。

  如果某個投資者一直持有這家上市公司,此時或許會想,立立電子被掏空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越爛的企業反而越有可能烏雞變鳳凰,一飛沖天。這樣的市場,投資者根本不需要風險意識,關注企業經營又有什麼意義呢?

  如此一來,小股民們不參加股東大會也就不難理解了。